多看了几集《赴山海》,才敢对这部近期争议最大的剧下定论。
原因无他,只因这部剧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五星与一星评价如影随形,赞美与贬斥之声此起彼伏。
一连追了十二集,才算是摸清了这部剧的真实水准。
制作层面中规中矩,演员表现可圈可点,主题内核深刻动人,总体处于优秀水准。
制作层面:保守中见功夫,影楼风成通病
作为一部武侠剧,打戏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赴山海》的打戏总体偏保守,虽然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现,但比起一些拿慢动作糊弄观众的作品来说,还是能看出起码的动作设计是下了功夫的。
然而,服化道方面却存在明显问题。过于干净、整齐的场景和服装,缺乏生活气息,影楼风严重。这并非《赴山海》一部作品的问题,而是如今整个国产古装剧的通病。影视城保洁阿姨过于负责,哪哪都弄得锃光瓦亮,可真到实拍时,这样过于整洁的场景却难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想当年赵本山上春晚,手里念的小本子还知道在地上蹭两下,显得有岁月的痕迹。可这些细节,在如今的国产剧里,却很难再看到了。过于整洁的场景和服装,让人感觉是在看一部影楼里拍摄的电视剧,而不是在看一个活生生的故事。
场景方面,有的戏份用的是实景拍摄,值得夸赞,看得很舒服。可仍有不少戏份的场景布置得有些拙劣,塑料感比较强,让人频频出戏。
《赴山海》在制作方面的差池确实让人惋惜。虽然放眼整个国产古装剧界,它的水准其实算是合格的。可对这样一部从演员表就能看出是一部高成本的大制作来说,就有些拖后腿、不够看了。
演员表现:阵容庞大,主角出彩
《赴山海》的演员阵容表里,叫得上名的演员有一百多位,看得出投资与用心。但得明确一个事实,演员阵容表再庞大,至多只能是锦上添花。因为真正决定观感的,还得看主角。
男主角成毅,其代表作《莲花楼》我一直没机会看,倒是去年的《深潜》看了几集,是个能抓住戏剧重点的小伙子,知道把力气往什么地方使,简单来说就是,这是个聪明的演员。
举一例,《赴山海》第二集有一场杀人戏。男主角肖明明穿越到他改编的小说中,成了剑客萧秋水。这是他第一次杀人,因为如果不杀,死得就是他。在明确敌人死亡后,我们可以先看看男主的三位帮手的表情,开心、雀跃,因为他们合力为民除恶,惩奸除恶,年轻人的喜悦相当合理。
可镜头给到萧秋水,看看成毅给到的反应。发懵、茫然、迷离,甚至带着点惊恐地后退了一下。再给到手部特写,剧烈的颤抖。但身为穿越者的他又不好让人瞧出异样,只能强压慌乱,皮笑肉不笑地附和着同行伙伴的“赢了”。这个演绎相当到位。
一个经受着素质与法治教育的现代人,哪怕是穿越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但杀人、夺取生命这种行为,在常人看来,都是极不可思议的。成毅演出的这种惊慌失措恰到好处,要是表现地快意恩仇、肆意洒脱、杀人如喝水,那才是有问题。
再来说女主,让我震惊的是古力娜扎竟然不是官配。通常意义上,人们会以为女主角是男主角的爱人。可《赴山海》却是不走寻常路,娜扎扮演的是男主角的姐姐。目前看下来,戏份甚至不如演员表里排在第三位的李凯馨。
等看完十几集,再看到海报时,我才了然,原来《赴山海》和过往那些打着武侠剧旗号,实则还是偶像剧的国产剧有着质的不同。这是一部真正的武侠剧,一部足以重新唤起观众江湖梦的作品。
主题内核:侠义精神,唤醒江湖梦
目前看下来,《赴山海》围绕两个字展开,“侠义”。何为侠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扶危济困、除暴安良,重信守诺、一诺千金······这都是侠义,《赴山海》的故事所要展现的就是这些。
它让一个带着现代思维的年轻人闯入江湖,在碰撞与挣扎中重新思考并践行,何为侠,何谓义。伴随着故事的推进、角色的成长,观众也跟着一同感受,中华民间社会千百年来所期待的道德准则。
起初四人兄弟结义,萧秋水会质疑“歃血为盟”的卫生问题,会觉得同生共死是儿戏,是在说胡话。可其他三人会坚定地告诉他,“若真到了生死危机的那一天,我愿意把这生机让给老大。”“我也是”“同意”。这是在埋伏笔。
果不其然,之后的剧情里,唐柔为萧秋水挡下了致命的一剑。姐姐问他为什么这么傻,唐柔的回答是,“我能救朋友,我很开心。”原来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原来真的有人,会把朋友和誓言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在当下的社会,我们常常被教导要“保护自己”、“不要吃亏”、“别太感情用事”。我们变得越来越精明,越来越疲惫。可反观唐柔,他的感情是那样纯粹。他的动机其实非常简单直接:“我的朋友要死了,我能救他,所以我去了,并且我为能救他而感到高兴。”
可以说导演是在用唐柔的离开,守护了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几乎绝迹的、关于承诺和情义的古老梦想。它让我们看到了功利计算之外,人类情感所能达到的崇高和壮美。
我有一个朋友看到这一幕流泪了,他不止是为角色而流,更是为一种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完全做到,但却无比希望它存在的美好而流。这还只是《赴山海》侠义精神的冰山一角。
我们能在剧中看到,神州结义会看到不平便拔刀相助,会为能够除暴安良而欢呼雀跃。我们也能看到,几个在萧宅整日喝茶的老家伙,在萧宅面临血顶之灾的时候,分明可以自保离开,却选择了留下来,只为侠义二字。
还有柳随风。他说,“这江湖,义这一字早死了。”他甚至要和萧秋水打赌,看看这江湖到底是因利而聚,还是因义而聚。我不知道他曾经经历了什么,但必定是被“侠义”所伤过。不难猜测的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他大概率会转变,会重新拾起对“义”的看法。
在古装剧普遍沉湎于情爱缠绵、服化道竞赛时,《赴山海》认认真真、笨拙又坚定地,重新擦亮了“侠义”两个已被尘封的大字。让看惯了精明算计的现代人,得以窥见一种近乎天真、却足以撼动生死的力量。
它没让我们去学唐柔挡剑,只是让我们看到,世上还有一种活法,不用算来算去,只要想救朋友就往前冲,只要信了承诺就守到底。
所以,五星亦或一星,都合理。批评它的,是高标准下针对其工业制作的精度。赞美它的,则是感念其精神内核的温度。
我个人还蛮喜欢这种“老派”的剧,喜欢这个有关江湖的梦,更喜欢这种关乎侠义的古老浪漫。
期待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