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内娱影视圈掀起新一轮女将军题材热潮。宋轶与丞磊主演的《与晋长安》、周也与丞磊搭档的《锦月如歌》相继上线,但豆瓣评分分别定格在4.8分和5.4分,将军出征却铩羽而归。更值得关注的是,李沁、陈哲远主演的《一笑随歌》,宋茜、丁禹兮合作的《山河枕》,以及田曦薇《逐玉》、卢昱晓《入青云》等女将军题材古偶剧已进入待播名单,或将形成扎堆对打的局面。
面对这股女将热,观众原本满怀期待,渴望看到更多英姿飒爽的女性角色。然而八月过后,期待逐渐转为失望。新演员、新剧情与营销手段虽层出不穷,却难掩作品内核的陈旧。
女性将军作为契合当代女性审美的女频人设,为何始终难获观众认可?首要问题在于角色塑造的失真。以《与晋长安》中黎霜的造型为例,紧身戎装凸显曲线,铠甲设计更似刺探军情的美女间谍装备。妆容方面,从眉毛到睫毛再到口红一应俱全,发髻弧度精准如量角器测量,耳坠更似半永久装饰。
这种精致感让人联想到几年前某鞠姓演员饰演将军时,造型师仍坚持为其设计修饰脸型的八字刘海与增加氛围感的绒绒碎发。仅从妆造与身形判断,观众难以相信这些角色能背负厚重盔甲、挥舞大刀上阵杀敌,她们更像是细作、间谍或杀手。
编剧的解决方案颇具创意:既然身材娇小难以持刀,那就让将军专攻箭术。既规避了舆论风险,又省去大量武打训练时间。于是名场面诞生——将军射箭打近战,敌军竟原地不动排队挨射。
第二个核心问题在于武打场面的匮乏。无论因拍摄周期紧张还是演员训练不足,大量作品中的将军角色缺乏足够的打戏支撑。苗圃在《穆桂英挂帅》中亲自完成近身搏斗、刀枪剑戟与骑马射箭等动作,其利落身手让观众信服;反观当下部分作品,将军的武将功力与气魄始终难以展现。
是否存在令观众信服的女将军形象?古早剧集早已给出答案。《穆桂英挂帅》中苗圃的日常发型或扎小辫或盘丸子头,战场造型则将头发全部拢起,甲胄防护严密,仅露面部。《华胥引之绝爱之城》里蒋欣虽骨架较大,但穿盔甲时气势十足,眼神坚毅;《琅琊榜》中刘涛饰演的霓凰,日常行走身姿挺拔,披甲上阵时眼神凌厉。
针对小骨架演员难演将军的质疑,李若彤在《杨门女将之穆桂英挂帅》中塑造的杨八妹堪称典范。她虽身材瘦削却昂首挺胸,眼神中透露出宁折不弯的意志。可见骨架与胖瘦并非关键,演员的精神面貌、气质仪态与眼神坚毅度才是核心要素。当下女将军角色的疲软,实则是为美丽让步的结果。
两部作品引发众怒的另一原因,在于将军身份成为恋爱戏码的点缀。女将军虽强,仍需更强男主守护;女将军虽酷,在男主面前却要娇羞柔弱。周也刚展示完武打戏份,下一秒便与丞磊浪漫转圈圈。片方高呼反差感人设,实则难改女强男更强的陈旧内核。
关于女将军能否恋爱的讨论随之兴起。《与晋长安》宣传时强调,女将军既有骁勇善战的一面,也有渴望爱情的柔软。但问题在于,大女主旗号下,笔墨是否过度倾注于情爱?穆桂英作为女元帅,其爱情线并未冲淡角色魅力。编剧未通过多男守护证明其魅力,也未让角色断情绝爱,而是通过细腻刻画展现其活泼与坚毅并存的特质。
当角色塑造扎实,观众甚至不在意男主是谁。反观当下剧集,既想要武功盖世的人设,又难舍白皙妆造;既追求大女主热点,又放不下甜宠套路。如此自相矛盾的创作,已难再蒙蔽观众。口号再响,不如塑造一个为自身存在、而非为恋爱存在的立体角色。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