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成就。发布会上,多项数据揭示了我国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强大实力。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指出,当前我国在用户规模、内容规模及产业规模上均已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大国。数据显示,有线电视、IPTV(网络电视)、互联网电视及直播卫星等电视大屏用户总数已超过10亿,网络视听用户规模更是达到了10.9亿。
在内容产出方面,“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制作发行的电视剧(网络剧)超过1500部,动画片超过3500部,纪录片总时长超过35万小时,而微短剧的数量更是达到了约15万部。产业规模方面,2024年全国广电视听服务业总收入高达1.49万亿元,相较于“十三五”末增长了61.96%,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石雨昕 摄
微短剧发展方向: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在发布会上强调,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业态,近年来发展迅猛。广电总局通过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据市场机构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市场规模有望在去年50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
在繁荣发展方面,广电总局加强了选题指导和创作扶持,涌现出《狮城山海》《去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微短剧题材更加丰富,制作更加精良。同时,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开展“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非遗”等活动,不断拓展微短剧题材,推动其赋能千行百业。
此外,广电总局还指导各地加大对微短剧的扶持力度,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出台了微短剧发展扶持政策,通过资源整合、创作引导等方式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
在规范管理方面,广电总局建立了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为微短剧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及时处置违规节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问题进行及时纠偏。
韩冬表示,接下来广电总局将采取更多有力举措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首先是推动精品化,加强创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打造更多讴歌奋斗人生、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佳作。其次是推动大众化,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创作活动,激发微短剧的创新创造活力。最后是推动国际化,鼓励微短剧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部署千万级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通用遥控器
针对2023年广电总局启动的“套娃”收费治理工作和相关工作,曹淑敏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主要围绕巩固、深化、拓展、提升,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
广电总局部署了千万级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百万级一体化电视机,研发推出了像U盘大小的、隐藏在电视机背面的插入式微型机顶盒,有效解决了“连线多、不美观”的问题。今年,中国广电、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正在有线电视和IPTV部署1000万套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通用遥控器,并推动将机顶盒功能完全内置到电视机里,实现一体化,开展一体化电视机百万级试点应用。
同时,广电总局还持续推进“一个遥控器看电视”,研发了多款新型通用遥控器,简化操作按钮,适配微型机顶盒,实现用一个遥控器同时操控电视机和机顶盒。
此外,广电总局还进一步拓展了操作复杂的治理场景,累计实现了18.6万家酒店的“一键看直播”和没有开机广告,并将治理成果拓展到养老院、医院、残联机构、学校等多类场所、2万余家机构和单位,惠及更多人群。
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自动续费问题,广电总局提升服务标准,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网络视听平台,都优化了自动续费订阅规则,通过二次确认、短信提醒等方式,把自动续费变为自主续费。
在智能电视及开机广告治理方面,广电总局取消了智能电视机的开机广告,到目前为止,93%的机型实现开机广告一键关闭功能,而且向用户提供永久关闭服务。
为了形成长效机制,相关部门制修订了5项法规文件,累计发布11项技术标准,开展机顶盒、电视机、遥控器“便捷看电视”的产品认证,强化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