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0日,盛夏的酷热笼罩着遂昌县应村,大批警力涌入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民警迅速封锁了一处民房,随后在屋内展开细致勘查,进出的身影透露出案件的复杂性。
民房外,村民应道文的亲属焦急守候——这座老宅属于失踪多年的应道文,而更令人不安的是,他的妻子汪华也已失踪七年之久。
随着勘查深入,警方在地下发现一具残缺的女尸骨骸。经初步鉴定,这具遗骸极有可能属于汪华。案件的突破口来自应道文本人的落网,他在审讯中交代了埋藏七年的真相。
事实上,汪华失踪期间,应道文一直以"妻子在湖北打工"为由搪塞亲属,甚至定期伪造通话记录。考虑到家庭经济拮据,且女儿由应道文独自抚养,亲属们起初并未起疑。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应道文在供述中如此解释自己的杀人动机。这种扭曲的逻辑背后,是一段因外貌引发的婚姻悲剧。
时间回溯到1996年,应道文务工回家发现妻子失踪。经打听得知,汪华与村中一名作风放荡的女子外出。两个月后,汪华从珠海来电,电话那头传来陌生男子的威胁声,警告应道文若对汪华不好将遭报复。挂断电话前,汪华已判若两人——她开始浓妆艳抹,穿着暴露,与保守的村庄格格不入。
此后,家中频繁出现陌生男子来电,夫妻为此争吵不断。应道文怀疑妻子在珠海期间从事卖淫活动,但始终缺乏证据。更令他崩溃的是,汪华多次被不同男子接走,每次归来都像换了个人。
原来,这段扭曲关系的根源在于外貌差异。应道文曾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帅哥,而汪华相貌平平。两人结合本就因应家贫困,婚后汪华始终因丈夫的外貌产生强烈不安全感,最终选择用放荡行为进行报复。
矛盾在应道文父亲指责汪华时彻底激化,她竟扬言要杀害老人。而真正的导火索是一份梅毒检测报告——应道文确诊阳性,他确信是妻子传染所致。从此,这个曾经恩爱的家庭陷入无休止的争吵。
案发当晚,汪华再次准备外出,应道文阻拦无果后,妻子竟当面撕毁结婚证。这象征性的举动彻底击垮了应道文的心理防线,在嫉妒、屈辱与被背叛的狂怒中,他举起了凶器。
这场持续七年的谎言,最终因应道文主动提出离婚而暴露。警方介入后,通过DNA比对确认尸骨身份,这起因外貌焦虑引发的婚姻悲剧终于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