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G7联合澳大利亚密谋反华,稀土围堵能否撼动中国?

时间:2025-09-27 11:38:10 来源:博览历史 作者:博览历史


G7峰会现场

近期,国际局势再起波澜,G7、欧盟与澳大利亚共八个国家,悄然酝酿一场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的“围堵”行动。澳大利亚媒体不仅炒作“中国稀土威胁论”,更联合多国拟定限制草案,试图通过设定价格底线、征收碳税和稀土关税等手段,限制中国稀土出口的影响力。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将全球资源战略博弈推向了新的高潮。

那么,澳大利亚等国究竟图谋何在?他们又凭什么认为,仅凭设定稀土价格下限就能制衡中国?


G7国旗

今年4月,中国对中重稀土出口实施管制措施,多个关键矿种被列入出口审批清单。这一举措,当时便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仅仅数月后,全球资源战略拉锯战便愈演愈烈。福特汽车、欧盟车厂、印度制造商等纷纷感受到供应紧张,有的企业开始囤货,有的则被迫减产。


商务部公告截图

到了9月,G7牵头,欧盟响应,澳大利亚更是自告奋勇跟进,共同提出了稀土定价、加税、限购、碳税四大措施。然而,这套看似强硬的组合拳,实则漏洞百出。全球92%的稀土加工能力掌握在中国手中,一些稀有品类,欧盟甚至100%依赖中国供应。澳大利亚虽有矿产,却缺乏完整的加工产业链。法德两国在内部会议上也明确表示,不愿过早加征关税,以免打击本国企业。


媒体报道截图

就在G7密谋之际,中国早已开始反制布局。9月2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三家美企启动制裁。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大豆供应链上的精准打击。早在2月,中国便全面停止采购美国大豆,这一举动直接打击了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带,而那里正是特朗普的票仓。


特朗普讲话画面

到了9月中旬,美国大豆秋收季刚开始,收成比去年更好,但中国却一个订单都没下。这种情况,几十年都未曾出现过。北达科他州70%的大豆原本都要出口中国,现在却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价格暴跌了40%,农民怨声载道。


美国大豆秋收季刚开始

而就在这时,中国却签下了阿根廷227万吨大豆订单,每船6.5万吨,部分将在今年11月和明年4月发货,130万吨已经在装箱途中。美国方面尝试通过农业游说团体施压,但中方始终没有松口。中国强调,贸易谈判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不接受政治胁迫。


美国大豆遇到出口难题

另一边的澳大利亚,却陷入了自己打自己脸的尴尬局面。今年2月,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了大量油菜籽,累计达到54万吨,原本是想借贸易改善关系,结果一转头就加入G7稀土围堵。这54万吨的订单,在澳洲看来是外交成果,可在中国看来,只是正常商业采购。当澳方跟着美国起舞时,中国有没有必要继续稳定购买,这就成了疑问。

中方对此并没有多做回应,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态度。加强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农业合作,升级中非矿产资源通道,推动蒙古稀土精炼项目上马,一条条新链条正悄然成型。


冯德莱恩讲话画面

尤其是9月23日那场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的会面,中国代表一针见血指出,全球贸易要讲规则,不能搞泛政治化。当天,欧盟内部就传出反对声音,德国和法国都担心过度对抗中国会反噬本国制造业。

G7和欧盟设想的稀土围堵计划,在目前这个节点下,更像是一场没有共识的内部作秀。澳大利亚以为自己可以借此提升在西方阵营中的话语权,但现实是,能否吃到红利,还得看中国的态度。

在这场资源博弈中,中国不再是那个等订单的被动采购方,而是主动出击,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布局者。从油菜籽、大豆到稀土,中国用一笔笔看似平常的订单,精准打击对方命门。美国农民的愤怒、欧盟企业的焦虑、澳洲政府的失算,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美国本以为可以靠农业逼中国让步,结果却被自己打了个结实的耳光

中美大豆贸易额曾高达128亿美元,而2024年这一数字下降了22.7%。美国本以为可以靠农业逼中国让步,结果却被自己打了个结实的耳光。中国的饲料配方优化计划和大豆振兴计划也在推进中,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谈判筹码。

而稀土这头,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出口国,更是技术和产业链的实际掌控者。G7的价格下限设想,就是想逼中国低价出售稀土,但这套逻辑在市场上根本行不通,反而会逼迫中国更快转向内循环和高端应用。

这场看似贸易风波的背后,其实是一次全球产业链的大重构。谁能掌握资源,谁就能掌握未来。而中国,已经在这一轮博弈中,用行动交出了答卷。

信息来源:
2025-09-25 08:30·观察者网 几个菜啊,“G7竟想设稀土价格下限,还要对中国出口加税”


媒体报道截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