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很难想象“饥饿”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我们习惯了打开手机APP,半小时内外卖小哥就会送来热气腾腾的饭菜;我们习惯了走进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能满足我们的一切口腹之欲。
我们总有一种错觉,仿佛食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实际上,一旦遭遇战争、特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交通中断,电力消失,生产停滞,我们熟悉的超市货架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就会被搬空。到那时,我们该依靠什么来维持生命?这个问题看似遥远,却一点都不远。
不信,回看历史就知道了。
那么如果真的发生战争,我们应该囤积什么食物?什么食物能够存储10年以上呢?
几乎永不变质的黄金液体
这是一种被誉为“液体黄金”的神奇食物。说它神奇,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它几乎是永不变质的。
这种食物便是蜂蜜。
蜂蜜是一种水分含量极低的物质。它的含水量通常在20%以下,这种干燥的环境让绝大多数细菌和微生物难以存活。
而且,蜂蜜是高浓度的糖溶液,具有极高的渗透压。
当微生物不小心掉进蜂蜜里,它们细胞内的水分会被迅速“吸”干,导致其脱水死亡。这和我们用盐腌制食物的原理有些相似。
蜜蜂在酿蜜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物质,这种酶与蜂蜜中的葡萄糖反应会产生少量的过氧化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双氧水,这使得蜂蜜自带了天然的防腐和杀菌能力。
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中发现了数千年前的蜂蜜,打开之后竟然还能食用。
在战争时期,蜂蜜的价值更是无可估量。它不仅是极佳的高能量来源,能够快速补充体力,而且它天然的抗菌性,让它在缺乏药物的情况下,可以用来涂抹伤口,防止感染,起到一定的药用效果。
当然,想要让蜂蜜长期保存,关键在于密封。
一定要把它储存在干燥、阴凉、密封的容器里,防止它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一旦水分含量升高,蜂蜜就有可能发酵变质。
所以,一罐密封完好的纯天然蜂蜜,是任何应急储备清单里都应该拥有的顶级选择。
被遗忘的整粒谷物
当我们谈论主食储备时,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超市里的大米和面粉。
我们日常购买的这些精加工主食,保质期其实非常短。白米和白面粉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保护谷粒的麸皮和富含油脂的胚芽。
虽然这让口感变得更好,但也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胚芽中的油脂很容易氧化变质,导致食物出现哈喇味。
真正能够长期储存的,是那些未经精加工的整粒谷物,比如小麦粒、糙米等等。
人类的祖先数千年来都是以这种形式来储存粮食的。
古代文明无一不是围绕着巨大的谷仓建立起来的,这些谷仓里储存的就是能让整个城邦度过荒年的整粒谷物。
整粒谷物外面那层坚硬的麸皮,就是它天然的“盔甲”,可以有效地抵御潮湿、氧气和害虫的侵袭。
只要能保证干燥、低温、避光和隔氧这几个关键条件,整粒谷物的储存时间可以轻松超过10年,甚至长达30年之久。
现代的储存技术,比如使用密封的食品级塑料桶,再放入除氧剂,就能创造一个近乎完美的储存环境。
在战争状态下,拥有整粒谷物就意味着拥有了最稳定的碳水化合物和热量来源。
虽然食用前需要一些处理,比如用手摇磨粉机将小麦磨成面粉,或者将糙米进行简单的脱壳,但这在生存面前都是值得的。
它们可以被做成面包、面条、糊糊等各种形式,为身体提供最基础、最核心的能量。
相比那些保质期只有一两年的方便面,整粒谷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压舱石”。
战争功臣罐头食品
如果说蜂蜜和谷物是人类古老智慧的结晶,那么罐头食品则是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伟大发明。
它的诞生,就是为了战争。
19世纪初,为了解决拿破仑大军的食物补给问题,罐头技术应运而生。
将食物装入密闭容器,通过高温加热杀死所有可能导致腐败的微生物,然后利用密封环境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从而实现长期保存。
从诞生之日起,罐头就与战争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罐头更是士兵们不可或缺的伙伴。从午餐肉、沙丁鱼到蔬菜汤,小小的马口铁罐头为前线的士兵们提供了宝贵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有历史记载,二战时期的苏联和英国士兵,甚至食用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生产的罐头,存放时间超过了20年,依然安全。
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爱好者和博主会“开箱”测评那些存放了几十年的军用罐头,其中大部分都状态完好。
对于应急储备而言,罐头的优势是全方位的。
它种类繁多,肉类、鱼类、蔬菜、水果应有尽有,能够提供均衡的营养,这是干粮很难比拟的。
它开盖即食,在燃料短缺、无法生火做饭的极端情况下,这个优点至关重要。金属外壳为食物提供了坚固的物理保护,防潮、防虫、防挤压。
当然,储存罐头也需要注意,要选择没有生锈、没有凹陷、没有膨胀的罐头。
尤其是“胖听”,也就是发生膨胀的罐头,说明内部可能已经有细菌滋生,产生了气体,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一个完好的罐头,存上10年、20年,甚至更久,都不是什么难事。
不可或缺的食盐
我们最后要说的这个东西,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一种“食物”,但它的重要性却超越了前面三者。
它就是食盐。
很多人在准备应急物资时,可能会忽略盐,觉得它不提供热量。这是一个致命的误区。
盐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电解质。人体需要盐来维持体液平衡、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在大量出汗或者腹泻导致体液流失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盐分,就会导致脱水、抽搐甚至死亡。
在战争或灾难环境中,维持体能是生存的第一要务,而盐是这一切的基础。
其次,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有效的防腐剂。在没有冰箱的年代,无论是肉类还是鱼类,人们都是依靠盐来进行腌制和风干,从而实现长期保存。
如果在危急时刻,你有机会通过打猎或捕鱼获得新鲜的肉食,那么盐就能让你把这些宝贵的蛋白质保存下来,而不是眼睁睁看着它们在一天之内腐烂。
纯净的盐(氯化钠)是一种极其稳定的矿物质,它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永远不会变质。
它可能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结块,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它的化学成分和使用价值。
只要把它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一包盐可以安然度过几百万年。
结语
讨论战争时期的食物储备,目的不是为了制造焦虑,更不是鼓励人们成为极端的“末日准备者”。
而是通过思考这些极端情况,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现代生活的根基,理解那些真正能够维系生命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拥有一份小小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应急储备,就像为家庭购买了一份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