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以色列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全力扶持的对象。但当以色列在中东大地大肆挑起战端后,包括英国在内的不少既得利益者,对以色列这个美国“小弟”的怒火日益暴涨。
这也是为何当包括英国在内的多达140个国家公开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主权国家身份。这一情况的出现,也充分证明了以色列的西方盟友,也开始对其暴行无比愤怒。
但内塔尼亚胡这个极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的以色列领导人不但没有做出任何反思,反倒还通过视频大肆叫嚣:“那些支持巴勒斯坦的国家等着瞧!等我返回以色列,一个个算账。”此番言论,也让国际社会嘲笑内塔尼亚胡难道还敢轰炸伦敦?
这一天来得突然却又不意外。此前堪称以色列盟国的英国率先出招,领导人斯塔默率先通过视频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他说这是为了“重燃巴以民众渴求和平的希望”。
这话说得不可谓漂亮。但各国民众心知肚明,斯塔默此时发声,不过是表达对加沙被轰炸的不满,以及发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愤怒。
而在英国之后,加拿大、葡萄牙及澳大利亚三国的领导人也纷纷发声,将矛头直指仍在加沙地区施暴的以色列政府及军队。
如此协调的西方国家联合行动,几乎把以色列政府的脸彻底打肿。连同全力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也对此感到大失颜面。
毕竟以色列一直都是美国扶持的“小弟”,可现在对以色列发难的却是美国的盟友。这也充分说明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美国已经彻底失去对自己盟友的掌控。
面对这样的外交冲击,聪明人都知道最好的选择便是尽快转变自己的态度,向这些反对的声音暂时低头。哪怕是应付差事,也得咱是让这些国家的怒火平息下去。
但内塔尼亚胡的反应,可谓是暴跳如雷。他不仅当着这些国家的面重申“不承认巴勒斯坦国”,还恶狠狠地表示等自己从美国回来,这些支持巴勒斯坦的国家一个都不会被放过。。
这话听起来就像街头混混放狠话,完全不像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表态。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国内政客甚至扬言日后的约旦河西岸,将会成为以色列的主权国土。
这种强硬姿态背后,反映的是以色列政府内部极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他们似乎认为通过武力威胁和扩张就能让世界屈服,却不知国际社会的耐心正在迅速消磨殆尽
英国这次直接向原先的盟友以色列发难,绝非一时冲动。斯塔默政府这一招背后有着深层的政治算计。
现如今在英国国内,留存着大量的穆斯林族群人口。对于这些参加国家大选的政客来说,只有选票才是最实际的。既然这些少数族群手中同样掌握选票,那能争取一点就是一点。
更重要的是,英国在非洲和中东拥有重要国家利益。历史上英国通过殖民贸易从非洲获取大量资源,每年仍从非洲获得可观收益。
鉴于非洲大部分国家是穆斯林国家,英国基于自身利益,也需要支持穆斯林立场。而在这场“承认风波”中,最尴尬的莫过于美国了。
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加拿大等国就已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主权国家身份。当时特朗普就对这个不听话的“小弟”进行了威胁:
“承认巴勒斯坦的主权地位?可以。那你加拿大以后想和美国在前贸易协定,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美国之所以如此气急败坏,是因为它正在国际社会陷入空前孤立。这种孤立局面与美国自诩的所谓“世界领袖”身份,可以说毫不相关。
更让美国难堪的是,这些承认巴勒斯坦主权的国家大多是它的老牌盟友。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核心伙伴,如今却集体“反水”,说明美国在中东政策上已经众叛亲离。
内塔尼亚胡那句“等着瞧”听起来凶狠,实则透露出色厉内荏的本质。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面对外交挫折不是沉着应对,而是像街头混混那样放狠话,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底气不足。
以色列确实有强大的军事能力,但对英国动武?除非是脑子市场!别说伦敦了,就是巴勒斯坦领土上的军事行动,都已经让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付出沉重代价。
尽管四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但巴以和平之路仍然漫长。以色列的坦克仍在加沙推进,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仍在不断遭受袭击。
重要的医疗机构希法医院几乎已被炸成废墟,院长萨勒米亚甚至失去了家人,但仍坚持救治伤员。这种人道灾难不应该在21世纪继续上演。
国际社会的承认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和平需要各方回到谈判桌前,正视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尊重每个国家的主权尊严。
内塔尼亚胡的“等着瞧”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绝望的呐喊。英国等国的承认行动虽然不能立即改变地面现状,但却为“两国方案”注入了新的动力,为巴以和平带来了新的希望。
无论内塔尼亚胡如何否认或是大放厥词,世界和平都是各国坚决追求与向往的国际局势。为了让这样的局势变成现实,绝大多数国家都愿为此做出贡献。
以色列政府应当认清形势,停止扩张定居点,结束对加沙的封锁和军事行动,与巴勒斯坦方面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全。
参考资料:
《内塔尼亚胡威胁上了: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等着瞧》——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