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上海富婆事件警示:付钱的关系,为何不该过度经营?

时间:2025-09-17 15:36:26 来源:刘娜 作者:刘娜


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

01 富婆的善意,为何换来家教的背叛?

一位离婚后独自带娃的上海女性,因工作繁忙选择聘请女大学生小A作为家庭教师。作为同乡,她不仅按时支付工资,还常将未拆封的衣物、客户赠送的化妆品和营养品转赠小A,节假日更邀请她共进晚餐,生日时还赠送千元手链。

她的善意背后藏着私心——前夫已组建新家庭,父母身体欠佳,她希望小A能更用心照顾女儿。然而,当小A以男友网贷被威胁为由借款20万时,她果断拒绝并建议报警。此后,小A的教学态度急转直下,甚至被孩子投诉“上课只顾玩手机”。

“我是雇主,怎么反而像欠她的?”她向我倾诉时,我给出两个建议:立即辞退小A并更换门锁,同时加强女儿的安全防护。


02 真实案例:当善意遭遇人性贪婪

案例一:上海富婆的65万彩钻失窃案

上海丽女士价值65万的两枚彩钻戒指失踪,警方调查后锁定保姆张阿姨。监控显示,这位受雇6年的保姆长期偷窃雇主财物,从首饰到内衣无一幸免。她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她东西那么多,我拿几件算什么?”

案例二: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悲剧

2017年杭州保姆莫焕晶为向雇主朱小贞索要赌资,故意制造火灾后未施救,导致女主人和三个孩子丧生。此前,朱小贞不仅提供豪车使用,还多次借款给莫焕晶,甚至给她老家孩子寄送礼物。


03 血泪教训:付钱的关系,为何不该过度经营?

这三个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当雇佣关系被情感绑架,善意可能成为对方无底线索取的借口。我曾亲历类似事件——一位理疗师因我多次倾听其家庭琐事,竟在预约时间优先接待未办卡的新客户。

“我是熟客,等一下没关系。”他的逻辑背后,是利用我的善意谋取利益。当我明确要求按预约时间服务后,他反而变得恭敬。这印证了一个道理:在付钱的关系中,过度善意只会滋生怠慢。

04 人性洞察:为何付费关系要坚守边界?

1. 畏威不畏德:人性本就欺软怕硬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关系中更敬畏强势方。当雇主表现出明确边界时,服务方反而更谨慎。反之,过度妥协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2. 认知差异:不同层次的人难以共情

雇主群体通常具有更强的契约精神,而服务方可能更依赖熟人逻辑。当善意被误解为“理所当然”,就容易引发“升米恩,斗米仇”的恶性循环。


3. 私人期待:付钱后的情感投射陷阱

雇主常对服务方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希望家教像家人般关爱孩子,期待保姆如亲属般照顾家庭。这种期待本质上是将商业关系情感化,最终往往导致失望。

05 清醒认知:如何建立健康的关系边界?

  • 专业优先:明确服务标准,拒绝情感绑架
  • 及时止损:发现越界行为立即纠正,避免妥协
  • 降低期待:将雇佣关系严格限定在服务范畴内

记住:你花钱购买的是服务,不是委屈。当善意被利用时,果断划清界限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作者AI制作,特此说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