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国K字签证新政:全球科技人才流动格局生变

时间:2025-10-01 05:10:57 来源:现代小青青慕慕 作者:现代小青青慕慕

美国政府未曾料到,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宣布大幅提升H-1B签证申请费用后,中国迅速出台了针对性政策——面向海外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签证。这一政策几乎与美国H-1B签证费用调整同步公布,预示着全球科技人才流动格局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正通过战略布局在全球创新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长期依赖H-1B签证吸引高学历外籍专业人才。然而,特朗普政府签署公告,将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从数千美元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尽管白宫后续澄清此为一次性费用且不适用于续签和现有签证持有者,但这一政策仍引发了广泛争议。H-1B签证每年8.5万个配额中,印度籍申请者占比超过70%,美国此举宣称是为了确保引进高技能、不可替代的人才,但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就在美国调整H-1B签证政策后,中国迅速推出了K字签证。自2025年10月1日起,中国在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专门面向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毕业或从事相关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该签证的核心优势在于无需国内雇主或机构提供邀请函或担保,同时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和停留期限方面提供更大便利。持证人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活动,这一政策打破了传统“先有雇主再入境”的模式,显著降低了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考察、交流、创业的制度门槛。


中美签证政策差异显著,形成“美国收紧,中国放宽”的鲜明对比

中美签证政策的差异引发了全球关注。印度作为传统H-1B签证主要来源国,其媒体普遍指出,在美国设置更高门槛的背景下,中国的K字签证为全球科技人才提供了新的重要选择。有评论认为,特朗普的签证新政是“自杀式政策”,可能将全球STEM人才推向中国。中国从“被动引才”转向“主动纳贤”,K字签证的推出标志着中国人才战略的一次重要转变。

中国推出K字签证的战略意图十分清晰:一方面,弥补国内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制药等尖端领域可能存在的顶尖人才不足或前沿研究经验欠缺;另一方面,这是一项着眼于未来二三十年科技竞争力的长期投资。通过吸引职业生涯早期的青年人才,中国希望与他们建立早期联系,培养其对华情感连接,从而在未来可能成为中国科技生态的参与者、合作者甚至代言人。这一政策相较于主要面向已有一定成就和经验者的传统人才引进政策,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


中国K字签证增强吸引力,对印度等国科技人才产生“虹吸效应”预期

在美国H-1B签证费用暴涨之际,中国K字签证无疑增强了吸引力,特别是对印度等国的科技人才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预期。与此同时,美国H-1B签证新政策将进一步导致美国科技行业内部“贫富分化”加剧。大型公司受影响较小,但对于初创企业和中小型公司来说,因成本太大,估计很难吸引到国际人才,这也进一步抑制了创新活力,降低了美国对国际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从源头上削弱了美国的人才储备。在人工智能等关键赛道上,美国的优势或将荡然无存。

全球人才竞争正在加剧,不止是中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也在积极推出各自的人才签证计划。中国此举有望在这场竞争中提升自身优势,很可能让大量科技人才涌入中国。中美在签证政策上的“一紧一松”,确实为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带来了新的变量。中国通过K字签证展现出的开放姿态和长远眼光,有望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权。

然而,全球人才争夺是一场持久战,签证政策只是开端。最终的胜负手在于能否真正营造出能让全球英才心向往之、并愿意为之贡献智慧的创新沃土。中国通过K字签证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未来的路仍需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