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了一场重要的新闻发布会,聚焦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并深入讨论了如何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会上,多项关键举措被重点提及,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创新设立了编制周转池制度。通过动态调剂全省事业单位的空余编制,为公立医院成功盘活了6万名存量编制资源,这一举措覆盖了省市县20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同时,采取“一院一策”的方式,确保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6000余名编制得到妥善保障。此外,还实施了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目前全省已有600余人被纳入编制保障体系。在深化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方面,全市核增了9442个周转池编制,使得7941人通过这一制度获得了编制保障。
除了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布会还介绍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完善情况。此次调整涉及65项检查检验类和113项技术劳务类项目价格,通过调减检验检查类项目价格、调增手术、护理、治疗类等项目价格,更加合理地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进一步优化了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调整还特别注重向高风险、高强度、疑难危重、人才紧缺的科室和人员倾斜,以调整医务人员的薪酬结构,并注重长期稳定激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国家卫健委举办的“三明医改推广”主题新闻发布会并非2025年的首场。此前,该委已在湖北宜昌、云南昆明、山东济南、北京等地召开了相关新闻发布会。而在2024年,围绕相关主题,国家卫健委更是累计召开了7场发布会,显示了对此次医改的高度重视。
三明医改后医生真的跑光了吗?
当地医护揭秘:科室满员,招聘门槛提升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三明医改后医生大规模离职的传言,这一话题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三明市的医改是否真的导致了医生的批量流失?
从丁香园论坛的知名版主@躺平小医生所发布的信息中,我们得知三明医生离职的情况并不像外界描述的那么严峻。相反,真实情况与网络上流传的说法大相径庭。
据@躺平小医生介绍,医改初期,确实有一些医院的前辈选择了前往福州、厦门等大城市发展,但大部分医生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此后,虽然每年都有少数医生离职,但这主要是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考虑,属于正常现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职医生的数量还在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三明的医院招聘人数虽然有所减少,但对学历的要求却更高了。
那么,为何外界会形成“三明医改后医生大量辞职”的误解呢?@躺平小医生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医院多次发布紧缺人才招聘公告有关。他解释说,这些招聘公告的发布更多是基于医院自身的扩张计划和发展需求,而非医改直接导致的医生流失。此外,他还指出,近年来三明医生的收入并没有因为医改而下降,反而薪资待遇正逐年提高中,并晒出了工资单予以佐证。
“541”政策引发热议:临床医生工资会涨吗?能否全国推广?
随着向一线倾斜的“541”薪酬分配制度的实施,临床医生的工资是否会上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这一制度旨在优化医院内部人员配置,并将相关费用更多地投入到临床一线,有望为医生带来显著的薪酬提升。
在某公众平台,一位来自三明市一级社区医院的主治医师曝光了自己连续3年的年薪变化(见下图):
从这个上升趋势中可以看出,医生的薪酬连年上涨。而且,从该医生的医院级别可以看出,年薪制的推行确实缩小了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甲医院之间的收入差距。
“总体来说年薪制后对基层医院是更友好的,总体薪资呈上涨的趋势,同时缩小了和三甲之间的差距。”该主治医师表示,“不过,制度在实际落实的时候,绩效的具体分配还要看每个医院的实施情况。我们普通后勤的薪资确实是降低了,不过还有一些后勤岗位本身就由临床人员挂职兼任。”
然而,实行“541”政策也浮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网友反映,在其所在医院,行政人员奖金被取消的同时,护士的薪酬也遭遇了削减,这一变动在护士群体中引发了普遍的忧虑与不满。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不容小觑,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医院在调整人员架构与薪酬体系时,必须深入考量各岗位的特性与实际贡献,确保分配方案既公平又合理。
信息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信息采集:卫健君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