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华为超节点算力集群:突破封锁,挑战英伟达全球算力霸权

时间:2025-10-01 06:23:25 来源:古史青云啊 作者:古史青云啊

2025年9月18日,华为在全联接大会上正式发布“超节点”算力集群,引发全球科技界高度关注。面对美国持续打压与核心技术受限的双重挑战,华为另辟蹊径,以数万张昇腾AI加速卡构建系统级算力体系,这一技术跃迁或将重塑全球算力格局,成为科技博弈的新焦点。



超节点算力集群:性能达英伟达7倍,重新定义计算边界

华为发布的“超节点”集群被官方称为全球最具算力的技术成果,其综合性能据称可达同期英伟达产品的7倍。这一突破绕开了单芯片物理极限,通过海量芯片协同与创新架构设计,实现整体效能的指数级跃升。华为长期承受美国政府的高压制裁,尤其在高端半导体供应链上遭遇全面围堵,倒逼其探索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



制裁下的突围:从单芯片依赖到系统级创新

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华为难以获取先进制程芯片制造设备及高端芯片资源。例如,英伟达在特朗普执政时期逐步缩减对华为的GPU供货,至2025年4月,美方进一步要求其向中国出口H20型号芯片时必须逐案申请许可。这迫使华为跳出原有技术框架,聚焦系统层级的结构性革新。

华为创造性地将大量昇腾系列AI加速器整合为统一计算单元,形成名为SuperPoD的巨型算力平台。该平台依托独创架构,充分释放每一块昇腾卡的运算潜能,显著增强整体处理能力。一套完整的SuperPoD由15488张昇腾卡构成,内部通信带宽高达16PB/s,远超常规数据中心集群。相比之下,英伟达现有GPU集群架构在接入超过256块时,节点间通信效率便出现明显衰减。



关键技术突破:灵衢协议与UB-Mesh架构

华为自主研发的灵衢互联协议实现了跨节点间低延迟、高吞吐的数据交互机制,确保算力资源随节点扩展呈近似线性增长。这一技术突破极大提升了人工智能训练等场景的竞争力,也彰显了企业在极端封锁条件下的应变能力。

SuperPoD集群采用的UB-Mesh递归直连拓扑结构,使每一枚昇腾芯片均可通过最优路径与其他节点直接通信,大幅降低数据传输延迟。与英伟达依赖CPU集中调度的传统架构不同,华为采用去中心化的全对等连接方式,实现NPU与DPU之间的扁平化互联,避免因中心节点拥堵导致性能下降。



内存与计算深度融合:破解“内存墙”难题

在传统架构中,内存带宽和访问延迟常成为制约算力发挥的主要瓶颈。华为自主研发的高带宽内存(HBM)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使海量数据能够在芯片之间快速流转。通过深度融合内存与计算模块,优化数据流动路径,华为系统不仅提升了单位时间内的运算吞吐量,还显著增强了集群整体响应能力。

这一系列底层技术创新的背后,反映出华为对未来智能计算趋势的深刻理解。华为没有盲目追随单芯片性能竞赛,而是从系统工程视角出发,颠覆了传统计算架构的设计逻辑,巩固了其在全球AI算力领域的话语权。



国产芯片产业链协同: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优化

华为此次成就并非孤立的技术闪光,而是建立在整个国产芯片产业链协同进步的基础之上。从芯片设计、验证到制造封装以及软件生态建设,每一个环节的进步都离不开国内上下游企业的紧密配合。尤其是与中芯国际等本土代工企业的深度合作,加速推动了国产半导体制造能力的实质性跃迁。

通过与中芯国际合作优化工艺流程,华为成功将14nm工艺性能调校至接近国际7nm水平,显著缩小技术差距。这一成果为国产芯片迈向更高能效比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芯片自给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生态共建:打破CUDA垄断,推动国产异构计算互联

华为高度重视生态系统建设,为打破英伟达CUDA生态的垄断局面,宣布全面开放灵衢2.0互联技术规范,邀请国内芯片厂商共同参与标准制定与生态共建。此举促进了国产异构计算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强化了自身生态粘性,更为全国芯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寒武纪、壁仞科技等国产GPU厂商也在这一浪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华为的成功案例促使业界重新审视未来竞争的本质:真正的优势不再局限于单点突破,而在于整个系统的协同优化能力。



结语: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标杆典范

凭借超节点算力集群的技术突破,华为成功突围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层层封锁,为国产芯片发展注入强大信心。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不仅展现了华为在高端算力领域的引领实力,更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树立了标杆典范。展望未来,随着国产芯片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华为及其生态伙伴有望在全球科技版图中占据更加关键的位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