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夜晚10点多,当城市逐渐沉入梦乡时,武汉光谷高新大道街头却人潮涌动。附近居民呼朋唤友,甚至喊来街坊邻居,只为抢占“前排”位置,一睹即将上演的盛大彩排。这场突如其来的热闹,究竟为何?
当晚,2025“河山添锦绣——文旅IP城市大巡游”迎来首次全流程完整彩排。23台花车全体出动,以独特的创意与精湛的工艺,瞬间成为街头焦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夜探访,见证了这场“神秘车阵”的精彩首秀。
“团队以求新为理念,打破传统花车样式,融合现代城市美学与湖北地域文化特色。”花车总设计师高羽介绍,本次巡游的核心亮点在于花车设计的突破性创新——一车一主题,一车一故事。
巡游方阵以“6+16”结构展开:前六台主题花车统领全局,后接湖北两大文旅主轴“神武峡”“赤黄红”及14辆地市州花车,形成立体的叙事格局。例如,首辆花车“河山锦绣”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金色巨龙穿梭于青绿山水之间,车身融合长城、烽火台等符号,并配备机械龙头装置,可实现俯仰、喷烟雾等动态效果,营造出“云山雾绕”的意境。
另一台代表武汉特色的“楚风汉韵”花车则浓缩当地文化精髓:振翅金凤屹立于黄鹤楼前,底座为虎座鸟架鼓,车尾装饰编钟阵列,以朱红为底、鎏金勾勒,再现楚文化的绚烂风华。
此外,“初心如磐”花车精准复刻嘉兴红船,带领观众回溯建党伟业;随行场景车上,《洪湖赤卫队》《沂蒙山》《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剧目片段依次上演。“动漫萌宠”花车则充满童趣,长江江豚“豚宝”、本土IP“蒜鸟家族”与全息投影的国漫角色互动。非遗方阵尤为壮观,广东潮汕英歌舞、陕西安塞腰鼓、山南藏戏、新疆《十二木卡姆》等多民族艺术同台演绎,堪称一场文化盛宴。
花车制作总负责人赵军透露,传统花车工期在45至60天,而本次花车制作周期不足一月。这得益于模块化设计与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我们集结国内顶尖制造商分头制作擅长模块,最后集成组装,既保证速度,更提升品质。”
工艺上,团队灵活运用多种材料与技术。“河山锦绣”的仿真龙结合玻璃钢与泡雕工艺,“非遗国潮”花车采用点翠技艺,“全球狂欢”花车则以全铁艺结构确保弧形外壳的精度,并搭载3D裸眼特效。该花车也是体重之最,重达17吨,驾驶室隐藏于球形车头内。
此外,每台花车均配备独立控制系统,由专业车长实时调控音乐、图像与行进速度。为确保安全,花车速度统一控制在5公里/小时。演员配备安全绳与地锁装置,并通过反复彩排实现人车协同,力求万无一失。
如此大规模的巡游,如何确保安全与流畅?总导演周曼莉指出,核心在于“人车配合、部门联动”。现场建立三级调度系统:总控系统对讲协调全局,分控系统指挥单辆花车,跟车导演通过专属对讲引导司机。“花车驾驶室视野有限,需依靠指令调整方向与车速。”
深夜,工作人员仍在细节调试。巡游基准速度定为5公里/小时,模拟散步节奏,既保证演员表演舒适度,又增强观众沉浸感。队伍具备动态调整能力,可根据观众互动热情或表演团队状态实时调速或提速。“一旦前车停止,后方整体响应,避免连锁碰撞。”周曼莉介绍,“这是武汉在大型活动中的一次创新性突破,我们设想和预演了无数可能,力争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看完彩排,是否对10月1日的正式巡游更加期待了?攻略送上:
巡游时间与路线
10月1日上午9点,23台花车和表演团队将从光谷三路与高新大道交会处出发,沿高新大道巡游至光谷服务中心后折返。具体路线为:湖北广电传媒大厦——大悦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鸡公山公园——光谷文化中心(在建)。
观演区域与提示
巡游线路两侧将分为6个观演方阵区域,观众无需预约即可前往。其中从高新大道(光谷三路至武汉大悦城)沿线观赏区视野开阔,巡游队伍经过时均可清晰观赏,无需拥挤。特别提醒观众,选定观演方阵区域后有序进入,观赏中不要追逐或随着花车行进自由走动。
交通出行建议
“地铁+步行”最方便。交通管制期间,建议市民游客优先选乘地铁前往观看,绿色出行。推荐乘坐地铁11号线至光谷四路站、光谷生物园站,再步行前往最近的观赏区域。
根据武汉市公安局发布的公告,9月29日—10月1日,将对部分道路采取临时性交通限制措施:
如确需驾车出行,建议将车辆停放至九峰一路至高新二路之间区域的社会停车场,再步行前往最近的观赏区域。具体社会停车场有:光谷生物城园区停车场(4700个停车位);光谷生物城公共停车场(100个停车位);华翔中心地下停车场(1300个停车位);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停车场(700个停车位);光谷科技大厦停车场(872个停车位);沃德中心停车场(900个停车位)。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