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刚放出制裁印度的风声,转手却以半价向莫迪政府出售最先进无人机——这并非首次。华盛顿的强硬姿态与实际妥协形成鲜明对比,背后是印度在地缘政治中的独特定位。
去年华盛顿警告印度勿购俄油,印度却将折扣原油炼成汽油加价卖给欧洲,年净赚300亿美元。当被问及为何不对印制裁时,白宫发言人仅挤出一句:“印度对我们很重要。”
五角大楼的算盘揭示了真相:从马六甲到波斯湾,唯有印度海军能实时监控中国货轮。失去这一战略支点,美军补给线将被迫绕行4000公里。莫迪政府深谙此道,对制裁威胁置若罔闻,继续采购俄油、试射洲际导弹,美国相关法案只能束之高阁。
新德里的外交平衡术更为直观。美光芯片厂奠基仪式上,莫迪未先致谢拜登,而是优先会见中国商务代表。现场照片中,两国官员中间摆放的国产手机屏幕亮着“中国制造”字样。此举导致美国芯片股盘后跳水,分析师紧急修正报告:印度无意成为下一个韩国,而是要做“折扣超市”,谁家产品性价比高就优先合作。
边境贸易同样体现这种务实。洞朗对峙降温后,印度企业团立即飞往深圳,签下60亿美元电子零件订单,回国后却将关税提高一成,迫使富士康将部分组装环节留在本土。中国对此保持沉默,毕竟印度市场年销2亿部手机,无人愿意轻易放弃。
莫迪的战略清晰可见:用美国技术补短板,借中国资金填市场,靠俄罗斯能源保供应。三大国互相制衡,印度反而成为规则制定者。十年间,印度GDP翻倍,外资账户却从未依赖单一国家,最大外资占比不足30%。
未来十二个月,印度计划发射载人飞船、加入月球站项目、启动全球南方银行。每一步都提前释放信号,迫使华盛顿、布鲁塞尔、北京轮流竞价。谁开出更优条件,订单就流向谁。
美国试图封锁高端芯片,中国便放开原料药出口,俄罗斯则提供折扣能源。莫迪照单全收后,将成品销往东盟、非洲、拉美。看透这套玩法者已开始行动:越南一边与美签军事协议,一边找中国修高铁;印尼将镍矿出口税改为阶梯制,在当地建厂多的中美企业可享更低税率。
全球供应链正裂变为拼图游戏,掌握市场者才能决定工厂去留。再不行动,下一个被“砍价”的或许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