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新号“浅深说”与大家探讨了已任辽宁书记的许昆林(《为啥是许昆林去主政辽宁?掰开揉碎说点实在的》),应读者朋友们的热情要求,今日咱们来聊聊即将执掌江苏的刘小涛。
“苏大强”这回迎来了新干将!刘小涛新官上任,江苏的老百姓们都满怀期待地盯着呢——大家不仅想看看他如何带领江苏更上一层楼,更盼着这位从广东起步、又对苏浙地区了如指掌的“跨省能手”,能给“苏大强”添把新火,让江苏和广东之间的“较劲”更加激烈、更有看头!
要说大家为何如此关注刘小涛,其实核心就三点:
其一,他在苏州练就的“搞经济、优环境”的独门绝技,能否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开来?让“苏大强”的产业更加兴旺、企业更加蓬勃、就业更加稳定,在与广东的较量中腰杆挺得更直;其二,他总挂在嘴边的“一老一小”“一病一残”等民生实事,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养老不愁、看病不难、孩子上学更顺心——毕竟,“强省”也得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强,那才叫真正的强;其三,这位从广东到浙江再到江苏、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70后干部,能否真正扛起“苏大强”的大旗?既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也让外界看到江苏发展的新气象。
要说他能否接住这副重担,咱们得先瞧瞧他的“底子”。
早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劳动经济,后来又攻下经济学硕士,可以说,他既懂老百姓的难处,又懂经济运转的逻辑——这对“苏大强”来说,可谓是恰到好处!咱们这儿不缺GDP,缺的是如何把经济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尤其是在与广东你追我赶的关键时期,这种“两手都硬”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先说说“苏大强”最为看重的经济实力。
刘小涛可不是经济领域的生手,在广东劳动系统扎根16年,从科员一路干到办公室主任,他深知“企业有活力,就业才稳当”的道理。后来去潮州当书记,他成功盘活了粤东的老产业;到了温州主政,他又推动“温州模式”转型升级;去年在苏州,他更是把“最强地级市”搞得风生水起——推动四大万亿级产业发展,设立基金助力企业壮大,还放出豪言:“用100%的劲儿,换企业1%的成功”。现在大家最期待的,就是他把苏州那套“帮企业、稳就业”的打法在全省铺开:让南京的首位度得到提升,让苏南的产业再次升级,让苏北的经济实现突破,产业链更加扎实,老板有信心投资,打工的有钱赚——这样与广东较劲,底气才足。
再讲讲“苏大强”老百姓心里一直惦记的“民生软需求”。
经济再强,也怕老了没人管、看病排队久、孩子上学难,而广东在这些方面也一直在努力。刘小涛在这方面同样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广东电白当首任区委书记时,他一边抓经济,一边还得处理治安、干部安置等民生难题;在浙江当副省长时,他分管人社和农业农村,琢磨着如何让社保更暖心、农村更有奔头;到了苏州,他经常走访困难家庭,反复强调“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一个都不能落下,推动社区养老、适老化改造。现在江苏人就想知道:以后咱们的养老能不能比广东更到位?城乡教育医疗差距能不能缩得更快?老百姓日子舒坦了,那才叫真赢!
最后说说大家心里一直嘀咕的——刘小涛能不能真正扛起“苏大强”的担子,在与广东的较量中交出漂亮的成绩单,这也关系到他自己的发展。
他的履历本来就相当亮眼:35岁就当上了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办公室主任,47岁成了广东第一个70后地级市书记,后来到浙江又是最年轻的省委常委,2023年跨省来江苏执掌苏州,今年5月升任省委副书记,9月任省政府党组书记,一路走来稳扎稳打。更重要的是,他既懂广东的开放路子,又熟悉江苏的苏南模式,这种“两省通”的经验,在苏粤较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只要他能把江苏的经济升级和民生实事抓实,让老百姓满意,这场“粤苏PK”也会更加精彩,他的路子自然也会越走越宽。
说到底,“苏大强”的“强”,从来都不是数字的虚强,而是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的实强。刘小涛肩上的担子,正是要把“搞经济”和“惠民生”拧成一股绳,让江苏既保得住经济大省的面子,更撑得起百姓安居乐业的里子。
最后想说,这场与广东的“较劲”,早已超越了GDP的比拼,更是高质量发展与民生获得感的全面竞赛。对刘小涛而言,这既是主政一方的重大考验,也是施展抱负的绝佳舞台——若能带领“苏大强”交出这份沉甸甸的发展与民生答卷,其个人履历也必将又添上闪亮的一章,这本身就是一份能够经受检验、赢得口碑的过硬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