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由多国组成的‘全球坚韧’国际船队在抵达以色列东部海域约150海里处时,遭遇以色列军方的强硬警告。以方明确表示,若船队继续前行,将面临毁灭性打击。这一声明迅速引发国际关注,多国护航军舰在以军严密的军事部署下,被迫做出撤离决定。
据悉,以色列军方此次行动绝非虚张声势。在发出警告的同时,以军已部署F35和F16战机编队,并配合大量反舰导弹形成严密火力网,随时准备对目标发动攻击。这种‘硬核’回应方式,再次展现了以色列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强硬立场。
更为关键的是,以军还通过电磁压制技术切断了护航编队的通讯系统,导致包括SOS求救信号在内的所有通信均被屏蔽。这种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护航军舰在遭遇威胁时无法及时寻求外部支援,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紧张。
面对以军的强势部署,参与护航的西班牙军方紧急呼吁国际组织介入。然而,国际社会对此反应谨慎,多数国家仅限于声援或提供资金支持,却无人愿意直接与以色列发生军事冲突。毕竟,以色列背后还站着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这一现实因素让各国在行动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在此背景下,意大利军舰率先撤出护航序列。随后,西班牙的‘愤怒号’护卫舰与土耳其的无人机群也相继退出。希腊更是直接宣布,希腊海军将不参与此次护航行动。多国军舰的撤离,使得原本声势浩大的护航编队迅速瓦解。
除了军事威慑外,以军还通过电磁频谱控制技术,成功控制了3艘联合舰队船只。更令人意外的是,以军还扣押了知名环保活动人士‘环保少女’格雷塔·通贝里,并将其送往以色列南部的阿什杜德港。这一系列行动,再次彰显了以色列在地区事务中的强势地位。
最终,在以军的严密部署下,其余51艘船只无一能够突破以军拒止作战海域,成功抵达加沙地带。这场原本旨在展示国际团结的护航行动,最终在以色列的强硬回应下,以多国军舰的撤离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