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最小红军战士向轩:7岁投身革命,9岁踏上长征路,授衔时何等军衔?

时间:2025-10-04 19:40:34 来源:珺瑶婉史 作者:珺瑶婉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长征无疑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转移。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浸透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与汗水,点燃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之火,让红色的旗帜在华夏大地上高高飘扬。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完成这一壮举的,竟是一群年幼的孩子。据史料记载,长征路上,20岁以下的年轻战士占据了红军队伍的一半以上,许多指战员的年龄也不过25岁左右。



而在这些年轻的战士中,刚满9岁的烈士之子向轩,无疑是最为年幼的一员。1926年3月,向轩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他的母亲是赫赫有名的“湘西双枪女英雄”贺满姑,舅舅则是红二军团的创始人贺龙元帅。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样的“显赫”身份并未给向轩带来安逸的生活,反而让他从小就置身于危险之中。



1928年8月,贺满姑在桃花溪一带率领部队打游击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三个孩子也一同被捕。后来,还是舅舅贺龙花重金打通关系,才将2岁的向轩和他的哥哥、妹妹救了出来。从此,照顾他们的重任便落在了大姨贺英的肩上。

幼小的向轩或许还不懂死亡的意义,但他知道,母亲再也回不来了。



1933年5月6日,历史再次重演。大姨贺英在突围过程中遭遇叛徒出卖,浑身是血地倒在了向轩面前。她强忍着痛苦,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小包裹绑在向轩身上,虚弱地说道:“不要哭,向后山跑,去找红军,去找你大舅,一定要活下去。”

7岁的向轩双眼通红,用袖子擦去贺英脸上的血迹,不舍地看了她几秒钟,捂着嘴巴钻进了路边的灌木丛。

逃出深山的向轩擦干眼泪,一边乞讨一边打听红军的消息。靠着吃野菜、喝脏水,他奇迹般地追上了红军,被带到了大舅贺龙面前。



看着大舅充满悲戚的面孔,7岁的向轩委屈地将贺英交给他的包裹递了出去,哽咽着说道:“我要当红军。”

“好,就当红军,跟着大舅打坏人。”贺龙眼圈微红,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这个苦命的外甥抱在怀中。

第二天,贺龙的身边就多了一个穿着宽大灰色军装的勤务兵——向轩。他知道自己的年纪小,行动不如大人麻利,所以每次送信或传递命令时,都会小跑着去,从未耽误过任何事情。



一次,因为跑得太快,向轩不小心摔了个大跟头,鼻子都撞破了。但他没有哭,只是咬着牙揉了揉摔疼的地方,用树叶塞住鼻孔,就继续去送信了。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向轩也长到了9岁。1935年11月的一个深夜,已经是司令部通讯班副班长的向轩忙完工作刚要离开,就被大舅贺龙叫住了。

“部队很快就要开始长征了,我想让你留下来。”

一直都非常听话懂事的向轩闻言毫不犹豫地表示了拒绝:“这一路非常危险,你年纪太小了恐怕跟不上。”看着外甥眼神中倔强的目光,贺龙心疼地揉了揉他的小脑袋。

“我不要离开队伍,如果你非要把我留下,我就偷偷地跟上去。”

贺龙并没有因为外甥的叛逆而生气,反而是哈哈笑着站起来拍了拍向轩的肩膀说道:“好小子,有志气。”



就这样,一个年仅9岁的“红小鬼”开始了自己的长征。和向轩走在一起的,还有通讯班的另外两个大一些的孩子和一匹年迈的骡子。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奇迹般地跟上了大部队的脚步,一次也没有掉队。

不但如此,在向轩的带领下,三个孩子还利用自己年纪小的优势,多次深入县城成功打探到了重要的消息。

过雪山的时候,通讯班的骡子不小心摔下了悬崖,三个孩子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负重劳力,前路变得更加艰难。这让贺龙很是担心,他让自己的警卫时刻关注着向轩几人的动向。

然而,向轩的坚强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他不但自己挺了下来,还带领通讯班的其他两个人一起安全地通过了险峻的雪山。



茫茫无际的草地上,懂事的向轩三人到处捉虫子、挖野菜,三个人只吃一份口粮,把剩下的粮食都给了负伤掉队的老战士。等红二军团顺利走出草地到达延安的时候,9岁的向轩早已经瘦得脱了像,就好像一个蒙着皮的骷髅架子。

邓大姐等人看到向轩这副模样,心疼得直掉眼泪,说什么都不让他继续跟着贺龙到前线去打仗。但向轩只是在延安过了几个月相对平静的读书生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就又义无反顾地跟着大舅贺龙奔赴到了前线,担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通信员。1943年4月,经过战火磨砺彻底成长起来的向轩主动申请前往385旅警卫连当了一名战士,跟老兵学习工兵知识。

虽然年纪才17岁,但已经足足有10年军龄的向轩对战场上的一切非常熟悉,多次完成艰巨的工兵任务。解放战争打响后,向轩被调到了西北野战军,担任1纵队358旅工兵连副连长。



尽管身在工兵部队,但打起仗来向轩却冲得比主力部队的战士还要猛。因为总是活跃在最危险的地方,所以向轩多次身负重伤,脖子、膝盖、腰、背、肩膀上都留下了永远难以取出的弹片。

解放大西南的时候,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在了向轩身旁,四散飞溅的弹片扎进了他的右眼。看着满脸是血的向轩,战友们都劝他赶紧去接受救治。可为了战斗的胜利,向轩拒绝了战友们的好意,随便让卫生员在脑袋上缠了两圈纱布,就继续坚持战斗。

因为拖得时间太长,导致向轩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最后右眼彻底失去了视力。



彭帅在部队中是出了名的严肃,一般很少去主动夸人。但在听说了向轩的事情后,他当众表示:“向轩真不孬,没有给贺胡子丢脸,不愧是我湖南伢子。”

眼睛的伤势好了之后,向轩多次跟上级请示想要到前线去打仗。但视力严重下降的他已经不适合继续在战场上去战斗,只能在后备部队中发光发热。

这个打击很突然,但从小就在黄连水中泡大的向轩有着非常强大的革命意志,他很快便接受了现实,一心一意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955年,年仅29岁,却有着22年军龄的向轩和大舅贺龙一起参加了光荣的授衔仪式,成为了全军最年轻的中校。



虽然嫡亲大舅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但向轩却从来都没有想着要借这层关系给自己谋求利益。参加完授衔后,他第一时间就回到了四川成都,继续在自己之前的岗位上认真工作。

身边的同事只知道他是湖南人,跟贺帅好像是老乡,但大家做梦也没想过他就是贺帅的亲外甥。

1960年12月,34岁的向轩晋升为上校,并被任命为成都军区成都军分区后勤部军械科副科长。在政审的过程中,他跟贺龙元帅之间的关系这才被大家所熟知。



一些人不理解向轩为什么这么低调,以他的资历和关系,别说一个后勤部的副科长了,就算在后勤部做个副部长也不是不可能的。闻听这种说法的向轩非常生气,他当众表示自己当兵打仗是为了掀翻旧社会黑暗的统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是想要升官发财。

不管是舅舅的元帅军衔还是他自己的上校军衔,都是人民赋予的责任,而不是炫耀的资本,更不是升官发财的依仗。

踏实低调的向轩在副科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好多年,直到1978年11月,52岁的他才再次晋升,担任了四川省军区成都军分区西城区人武部副部长。

1982年12月,56岁的向轩从人武部副部长的位置上正式离休。2023年2月10日,长征路上最年幼的红军战士向轩同志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97岁。



结语:

2岁失去母亲,7岁参加红军,9岁开始长征,29岁光荣授衔。向轩的成长史真的就像红军队伍的奋斗史,如同火苗一样,从艰难地活下来,到慢慢成长壮大,再到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段道路是无比崎岖艰难的,但却充满着希望。正是在这份希望的指引下,向轩和其他数不清的有志青年一起,扛着红色的旗帜,把共产党的光辉洒遍了华夏大地,建设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