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轮激烈角逐,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于4日尘埃落定。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凭借出色表现,力压其他四名候选者,成功锁定胜局。若15日国会举行的首相指名选举不出意外,高市早苗有望接替辞职下台的石破茂,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
这一结果无疑在日本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逆袭之路:高市早苗如何脱颖而出?
本次选举共分为两轮。第一轮中,29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每人一票(简称议员票),各地普通党员和“党友”即注册支持者按比例折合成295张地方票(简称党员票),合计590票。由于五名候选人中无人得票过半,得票前两名的高市早苗(183票)和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164票)进入第二轮投票。
第二轮投票中,29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各持一票,日本47个都道府县自民党支部联合会各有一票,共计342票,得票多者当选。最终,在341张有效票中,高市早苗凭借收获大量“都道府县联”票以及在议员票上实现反超,以“185比156”的比分战胜小泉进次郎,成功当选。
这一结果与选前民调预测存在明显差异。
选前民调曾显示,小泉进次郎在议员票上领先,但在党员票上略逊于高市早苗。当时有预测认为,高市早苗在决选时将处于劣势。原因有二:一是议员票的权重将被放大;二是另一位候选者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的议员票(约70票,位居民调前列)可能流向同样主张延续“石破路线”的小泉进次郎,进而扩大小泉的优势。
然而,高市早苗最终在首轮落后小泉进次郎16张议员票的情况下实现逆袭,这一结果让不少日本评论人士感到出乎意料。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上海日本学会顾问吴寄南认为,高市早苗胜选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来看。
首先,原本的“派系站队”色彩趋于淡化,更多是议员依据个人偏好投票。
在决选阶段,高市早苗比第一轮投票多收获整整85张议员票。“这些票理论上来自候选人小林鹰之以及茂木敏充阵营,但上述力量加起来只有78张议员票,可见还有来自其他阵营的议员票。”
另一方面,唯一没有解散的麻生派(约40人)在去年大选中“押错宝”选择高市早苗,今年他们迟迟未发表倾向意见。但3日外界注意到一条消息,该派别透露将视党员票流向做决定,因此外界判断麻生派的一部分选票可能最终投给了高市早苗。
其次,高市早苗自始至终收获更多党员票,表明其政治主张更能吸引基层。
“这种现象值得注意。”吴寄南说,日本近年一直没有摆脱经济乏力、消费疲软的局面,在全球经济减速、美国发动关税战背景下,日本民众生活压力很大,希望有人能大刀阔斧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改变“温吞水”的局面,故而把希望寄托在高市早苗身上。
再次,相比64岁的高市早苗,年仅44岁的小泉进次郎可能给人感觉不够成熟、缺乏历练。
“小泉进次郎当选议员只有6次,高市早苗当选了10次。小泉进次郎无论在内阁还是自民党内都未担任过重量级职务,执政经验欠缺。”吴寄南说。
有评论认为,小泉进次郎善用媒体但从政履历相对薄弱,政策主张不够明确有力,外交上更几乎是“白纸”。在野党则形容小泉进次郎的言论“像诗一样,缺乏执行路线图”。
挑战重重:高市早苗首相之路能否顺畅?
高市早苗1961年出生于日本奈良县的普通家庭,曾受前首相安倍大力提携,也被日本舆论称作“女版安倍”。此次是这位强硬保守派人士第三次向日本首相宝座发起冲击。
“她展现出的强硬作风与撒切尔夫人相似,也希望成为日本的‘铁娘子’。”神田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特别讲师杰弗里·霍尔说道,“但一些质疑者认为她更像英国前首相特拉斯,后者因推出激进政策对经济造成损害而辞职。”
高市早苗的政治立场极为保守右倾,多次以内阁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她不仅公开主张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还主张将防卫预算大幅增加,推动“集体自卫权”落地。这些主张引发了外界对于日本是否加速右转的担忧。
原日本商业杂志《President》主编、作家小仓健一指出,“高市早苗这些主张,表面上是迎合国民,实际上却朝着扩大政府权限、加强对社会和经济控制的方向发展。”
吴寄南认为,高市早苗若成为首相,将面临几方面挑战。
首先,如何维持执政联盟的稳固性。
目前,自公执政联盟在众参两院失去多数席位,而且公明党此前已明确表示只与“中间保守派”的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如果高市早苗仍执意推行右倾政策,可能导致自民党与公明党的关系破裂,进而对自民党执政地位造成打击。
有评论认为,高市早苗不仅在自民党内缺乏牢固基础,与在野党的“人脉”也相对较窄。其极右翼背景可能使拉拢政治伙伴的任务更加艰巨。
吴寄南指出,外界也不能指望高市早苗在改革自民党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因为其支持者主要来自安倍派。
其次,如何破解经济难题。
高市早苗延续安倍晋三时代的政策,承诺通过激进的政府支出刺激经济,但这可能加重日本债务负担,并引发投资者担忧。日本目前正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汇率波动等问题,能否打好经济牌直接关乎高市政权的存续。
吴寄南认为,高市早苗的不少经济政策“更似靓丽的包装”,竞选期间并未拿出真正从结构上解决日本经济问题的举措。加上高市早苗缺乏经济领域的得力助手,“民众可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再次,如何处理对美、对华关系。
美日关系方面,特朗普本月底即将访日,关税等问题将考验日本新首相。
虽然此前美日谈成协议——美国将对几乎所有日本进口产品征收15%的关税,日本承诺向美投资5500亿美元——但双方在投资形式、半导体和药品关税,以及两国各自将如何受益等问题上仍存分歧。高市早苗曾放言,若上述协议被证明不公平,不排除重新谈判的可能。
吴寄南认为,与拜登政府不同,特朗普政府淡化意识形态而注重利益交换。高市早苗若成为首相,在对美关系上没有太多筹码,似乎难以让美日关系更进一步。
“对一些国家说硬话,并不能让美国更接受她,也不能改变日本的国际地位。”吴寄南说,“另一方面,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所作所为,让日本国内‘嫌美’情绪渐浓,预计美日关系难以回到拜登和岸田时期比较紧密的状态。”
中日关系方面,高市早苗的当选带来的更多是利空消息。这位鹰派人物欲增加日本自卫队防务费用,发展先发制人的远距离打击能力,有意成立国家情报局。这意味着中日关系来之不易的窗口期可能会再次关闭,甚至不排除倒退可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高市早苗淡化一些极端表达,称有意与中国坦率对话稳定区域安全,并表示如果成为首相将考虑参拜靖国神社的外交影响。未来她的对华政策调整力度仍待观察。
华盛顿研究机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近日刊文称,“如果下一任自民党领导人对华、对韩或其他国家采取强硬立场,日本很可能会承受比当前处境更深重的压力。”
谈及高市早苗的执政前景,吴寄南认为,在日本“五年四相”的背景下,并不看好高市早苗在美日、中日关系方面的作为,也难以指望她帮助“日本丸”走出激流险滩,不排除重蹈“短命首相”覆辙。
其一,高市早苗仍有很多受人诟病的丑闻,而且受制于日本社会对女性传统地位的认知,高市早苗的能力发挥可能受到限制。
其二,当前自民党面临的困境有复杂成因,即便总裁或首相“换人”,也不可能拿得出“万灵药”来解决自民党形象受损、日本产业升级滞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
东京天普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布朗表示,自民党面临诸多艰巨任务。“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再次面临新一轮国家领导人选举的问题。”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深度|自民党总裁选举爆冷!高市早苗或成首位女首相,中日关系窗口期会否收窄》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