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从医疗资源优化到社会保障完善,从教育公平推进到就业优先战略实施,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在贵州贵阳市,先心病患儿救助团队为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的画面令人动容。“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延伸,基层医疗设施不断完善,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重庆街头的暖心场景同样彰显制度温度:家庭医生为外卖员提供健康服务,企业依法缴纳社保。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孙凯芳 摄/人民视觉)
在天津某养老院,老人们参与益智游戏的欢声笑语传递着幸福。当地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驿站等创新模式,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吉林洮南市的保障房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通过棚户区改造、公租房保障等举措,数千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邱会宁 摄/人民视觉)
福建晋江的乡村医生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医上门。当地通过“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机制,织密乡村医疗保障网。(王东明 摄/影像中国)
广西灵川县的乡村小学里,支教大学生带领孩子们放飞“水火箭”。我国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十四五”以来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95%以上。(阳海翔 摄/影像中国)
辽宁朝阳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166家企业提供3725个岗位。我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总量超2亿人。(仇一军 摄/影像中国)
海南海口的百香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着采摘。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创造家门口就业机会,让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同频共振。(石中华 摄/影像中国)
湖南道县的淮山药种植田中,村民正在修剪根须。通过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较五年前增长40%。(蒋克青 摄/影像中国)
安徽淮北的职工托育职业技能竞赛现场,选手们展示专业素养。当地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模式,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张锋 摄/影像中国)
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康复中心里,残疾人在站立机器人辅助下进行康复训练。我国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千万家庭。(王晓博 摄/影像中国)
为增进人民福祉不懈努力
徐 阳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持续发力。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健全分级诊疗体系,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到构建多层次社保网络,每一项政策都彰显着“发展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
在公共服务领域,我国推动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薄弱环节倾斜。目前,全国98.7%的县医院达到二级医院能力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稳定在55%以上。通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超1亿居民住有所居的梦想成为现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每年补贴性培训超千万人次。新职业不断涌现,数字经济领域创造就业岗位超2亿个,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以上。
社会保障方面,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保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4亿人、3亿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救助标准持续提高,确保“应保尽保”。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将继续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更高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5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