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西贝‘销魂姐’营销翻车:表演式营销为何遭全网吐槽?

时间:2025-10-06 10:13:27 来源:丁丁鲤史纪 作者:丁丁鲤史纪

近期,西贝餐饮再次陷入舆论漩涡,这次引发争议的是其营销内容中“销魂姐”的夸张神情。在一段顾客品尝美食的短视频里,演员用近乎戏剧化的表情演绎用餐过程,被网友调侃“仿佛在拍古装剧”“下一秒就要上演后宫争宠”。评论区充斥着“二手尴尬”“违背餐饮真实感”的吐槽,这场表演式营销迅速演变为品牌公关危机。



表演式营销屡遭质疑
这并非西贝首次因营销内容引发争议。此前“7岁毛毛痛哭”的营销片段中,孩子抱着店长大腿哭闹的夸张情节,被网友质疑“剧情水分比熬汤还足”。更离谱的是“一碗汤换北京一套房”的温情故事:品牌宣称2004年某店长因递汤获赠房产,但网友发现故事时间线与店长工龄存在明显矛盾,客服仅以“真人真事”回应却无法提供佐证,这种脱离常识的设定让消费者直呼“超出认知边界”。



幼儿成长场景也成营销道具
在“1岁宝宝学会自主吃饭”的宝妈分享中,品牌刻意放大“顿悟自理能力”的情节,被网友调侃“仿佛孩子能直接适配长期保存的蔬菜”。这种将幼儿成长场景过度剧情化的操作,暴露出西贝营销策略的致命问题——当温情故事离奇到脱离大众对“餐饮消费”“幼儿成长”的基本认知,品牌宣传就会沦为全网围观的“自黑现场”。



消费者抵触“被敷衍”
公众对商业营销并非零容忍,甚至能包容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但唯独无法接受“被敷衍”。当品牌用精心编排的“戏剧剧情”替代“真诚沟通”,当营销重点从“菜品质量”“服务水平”转移到“演技夸张度”“剧情离奇度”,“真诚”便成了西贝营销中最稀缺的资源。这种本末倒置的策略,正在持续消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餐饮品牌的核心是“吃好饭”
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核心期待始终是“吃好饭”:食材的新鲜度、口味的稳定性、服务的坦率度、消费的安心感。若西贝继续在“加剧情、拼演技”的营销路上狂奔,只会让“餐饮品牌”的核心属性持续弱化。毕竟,能留住顾客的永远是餐桌上的烟火气,而非屏幕里的“演技派”。



信任重建需回归餐饮本质
公关危机的爆发往往在转瞬之间,而信任的重建却道阻且长。对西贝而言,真正的营销破局点不是推出更“传奇”的剧情,而是停下“演技竞赛”,回归餐饮本质——用菜品的品质、服务的真诚替代脱离现实的奇幻故事。毕竟,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代,能留住人心的永远是实实在在的用餐体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