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金曲奖一口气给刀郎颁发6个奖项后,马户又鸟们彻底慌了

时间:2025-10-06 10:07:55 来源:秋姐居 作者:秋姐居

“刀郎的音乐是唱给劳动人民听的!”

这句话仿佛给刀郎的作品贴上了标签,甚至像是一纸判决书,从那一刻起,他的音乐道路遭遇了重重阻碍,流言蜚语和冷嘲热讽接踵而至。



直到2024年8月,在广州举行的华语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刀郎一口气斩获六项大奖,才真正让那些曾经质疑他的人哑口无言。

同样是音乐人,为何当年有人如此排斥刀郎?而如今他已强势回归,那些曾经贬低他的人又过得如何呢?



歌曲爆红,却被业内称为“土气至极”

2004年,刀郎凭借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迅速走红,销量之高令人咋舌,正版唱片几天内就售出超过270万张。

要知道,那时候实体唱片市场已经逐渐下滑,这样的销量在如今相当于一首歌播放量破百亿。

无论是街头巷尾、出租车内,还是菜市场摊位,到处都能听到他的歌声,老百姓听得如痴如醉。

然而,这种“全民热捧”在主流音乐圈看来却成了一种“罪过”。



2010年,音乐风云榜评选“十年十大影响力歌手”,那英作为评审主席,当场否决刀郎入围。

她更在媒体面前直言:“刀郎的歌没有美感,没有音乐性,听他歌的都是出租车司机、农民工!”

这番话不仅贬低了刀郎,也间接侮辱了普通听众。



汪峰的言辞更加激烈,在采访中他表示刀郎的走红是“华语流行音乐的悲哀”,还称他的歌曲“缺乏深度,只是低层次的情感宣泄”。

甚至在一场演唱会上,有观众点唱刀郎的歌,他当场拒绝:“我不唱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杨坤的评价更为直接,在一档娱乐节目中,主持人问起他对刀郎的看法,他直接打断道:“先别谈别的,刀郎的东西

能算音乐吗?顶多就是流行小调,没有编曲技巧,也没有结构,只是旋律容易记住罢了!”

正因为这些言论,刀郎逐渐被主流乐坛边缘化。



大型演出无人邀请,重要奖项也无提名,2010年后他几乎淡出公众视野,专心投入到音乐创作中。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曾被贬低到谷底的音乐人,十几年后凭借一首神曲强势回归,将当年的质疑与偏见全部击碎。



一首《罗刹海市》席卷全网

2023年,沉寂了13年的刀郎突然发布新作——《罗刹海市》。

歌词中“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直指当年那英、汪峰、杨坤对他的贬低,网友瞬间沸腾。



这首歌的热度究竟有多高?

上线三天播放量便突破100亿次,到年底更是逼近400亿次,刷新了华语单曲播放纪录,连《纽约时报》都专门报道:“中国歌手用传统故事创作的歌曲,引发了全民热议。”



那英、汪峰、杨坤的社交平台评论区瞬间被刷屏,网友纷纷留言:“这首歌是不是在影射你?”“当年嘴硬,现在脸疼不?”



同年8月,刀郎举办了一场线上演唱会,连续演唱三个半小时,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罗刹海市》,一首未落。

直播最高峰值超过2000万人在线,总点赞量高达7亿——要知道同期流量歌手的线上演唱会点赞量最多不过1亿多,刀郎的数据直接甩开同行几条街。

线上热度爆棚还不够,线下的演唱会更是疯狂。



2023年10月,刀郎在成都开启巡演首站,门票开售一分钟即告罄;北京、上海的票刚一上架就被抢光。

歌迷甚至不惜花上万元从黄牛手中购票,现场场面更是震撼。

前排有90岁老人深情合唱《西海情歌》,中场有00后粉丝高举“刀郎叔叔我粉你10年”的灯牌,场外没抢到票的歌迷围成几圈,自发组织起大屏幕合唱。



当年汪峰曾说“没几个人喜欢刀郎”,如今这样的场面,不知他是否会有触动?

可歌火了,演唱会爆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一举斩获六项金曲奖

2024年8月17日,第十六届华语金曲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这个奖项含金量极高。

评审团由国家一级词曲家、音乐学院教授组成,例如创作过《小螺号》的吴颂今,拥有五千多首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权威性不容置疑。

而当天,刀郎成为最大赢家,一口气拿下六项大奖。



个人荣获“年度艺人”,团队斩获“年度最佳艺人行销”,专辑《山歌寥哉》获得“年度最佳国语专辑”和“十大华语唱片”奖项,《罗刹海市》则一举拿下“十大华语金曲”和“年度最佳国语歌曲”。

更令人瞩目的是官方的态度。



在公布获奖名单时,刀郎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位,连陈奕迅这样的天王也只能靠后。

而颁奖礼当天,刀郎本人并未出席,他正在山西太原举办演唱会,场外歌迷还专门组织起锣鼓队,打着《罗刹海市》的节奏助威,场面比颁奖礼还要热烈。



评审吴颂今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刀郎证明了音乐没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能打动人心、有温度的音乐,就是好音乐。”

这番话直击当年那英、汪峰、杨坤等人的心脏——他们曾不屑一顾的“土味音乐”,如今已成为乐坛的标杆。

刀郎这边风光无限,而当年那些贬低他的人,如今却过得不尽如人意。



汪峰靠绯闻维持热度,杨坤几乎被遗忘

那英在2024年参加《歌手2024》,最终夺得歌王称号,本以为能扭转局面,结果演唱会却遭遇滑铁卢。

北京场门票销售三天,仅售出60%,最后只能降价处理,880元的票降至380元仍无人问津,#那英演唱会门票卖不完#直接登上热搜。

更尴尬的是,6月份她的官方歌迷会宣布解散,公告中写道:“歌迷活跃度太低,活动无人参与。”明眼人都知道,她的核心粉丝早已流失。



如今那英只能靠综艺节目维持曝光,先是参与《萌探探探案》,凭借直率性格试图圈粉,结果因与年轻嘉宾发生小摩擦被批“倚老卖老”。

随后又加入《花儿与少年7》担任团长,连基本的露营装备都不会使用,被吐槽“与时代脱节”,圈粉数量甚至不及同期孟子义的零头,彻底沦为“综艺人”。



汪峰的情况更离谱,如今人们记住他的,不是他的歌曲,而是“汪峰定律”——每当他发新歌或开演唱会,总会被其他大新闻盖过。

2024年他推出新专辑《星河》,结果当天某顶流明星官宣恋情,专辑几乎无人关注,首支单曲播放量仅500万,连他早年作品《怒放的生命》的零头都不到。



后来他与网红女友森林北恋爱,频频出现在母婴店、购置千万豪宅等新闻中,热搜不断,但一提到他的音乐,却无人问津。

他曾尝试直播带货,售卖音乐周边和数码产品,但三场后便草草收场,销售额不足500万,还被批“产品溢价严重”,最终只能放弃。



参加《五十公里桃花坞》时,因性格内向,被95后、00后嘉宾冷落,镜头寥寥无几,昔日的乐坛地位早已不复存在。



杨坤的处境更为艰难,2023与2024年连续两年参与《天赐的声音》担任音乐合伙人,但点评内容空洞。

“气息不稳”“情感不够”反复出现,被网友批“缺乏专业性”。

他在舞台上与嘉宾合作时,高音上不去、气息不稳,有音乐博主将他2004年与2024年的演唱视频对比,直言“像是两个人”。



2024年,他没有发布一首新歌,也没有举办一场个人演唱会,仅在3月份参加了一场县级体育馆的商演,演唱了《无所谓》《空城》两首老歌,场面颇为冷清。

如今他的微博每条点赞量仅几千,甚至有网友留言:“杨坤现在还唱歌吗?”几乎已被观众遗忘。



面对《罗刹海市》的争议,他们的回应也显得尴尬:那英表示“家人受到攻击”,却未真正道歉。

汪峰发布20分钟视频为刀郎的新专辑打分“自证清白”,却被批“蹭热度”。

杨坤则回应“最后一句说对了”,默认被讽刺,之后便不再发声。

当年有多高调,如今就有多狼狈。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