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收到了不少中秋礼盒。其中有一款礼盒,外观酷似月饼,但仔细查看包装后,却让我产生了疑问: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月饼呢?
估计99.999%的人看到这款礼盒都会认为是月饼,但那0.001%不敢断言的人,往往是产品的生产厂家。
仔细查看包装,你会发现产品名称写的是“蜜桃乌龙茶饼”,标签上也是“XXX饼”,而非“XXX月饼”。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产品执行标准的秘密。
这款产品执行的标准是GB/T 20977,即《糕点质量通则》。
你可能会问,月饼不也是糕点的一种吗?这话没错,但GB/T 20977特别指出,该标准不适用于“月饼和裱花蛋糕”。因此,当厂家选择这个标准作为生产依据时,就不能将产品称为“月饼”了。
对于真正的月饼,有一个专门的标准——GB/T 19855《月饼质量通则》。
执行这个标准的,才能毫无争议地被称为“月饼”。
那么,为什么厂家不执行月饼的专用标准,而偏要选择GB/T 20977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与月饼标准的具体细则有关。
作为“月饼”,各种馅料的成分含量都有明确要求。如果产品宣称执行GB/T 19855标准,并命名为“XX月饼”,但馅料含量却不达标,就属于违规行为。一旦被查,将面临处罚;若被职业打假人盯上,更可能面临巨额赔偿。
如今,市场上的月饼馅料口味越来越多样化,很多新奇口味可能无法满足月饼标准的严格要求。因此,一些厂家选择执行其他标准,以规避风险。
不过,GB/T是推荐标准,厂家可以选择不执行。理论上,厂家还可以选择执行GB 709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
这是一个糕点面包的强制性国标,并未将月饼排除在外。它主要关注食品安全指标,对质量与名称并无严格约束。当厂家选择这个标准作为执行依据时,就不受GB/T 19855的约束。只需满足其他强制性国标,如GB 7718的标签通则即可。
在现行的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并不要求“XX月饼”的XX标出用量。然而,这种操作的空间即将被压缩。预计2027年开始实施的新版GB 7718—2025将要求标出用量,从而堵上这个漏洞。
简单来说,现在正规渠道的月饼还是不敢轻易违规的。但是,利用法规和公众认知之间的信息差来糊弄消费者,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
前几天,有媒体采访我,询问我对“榴莲冰皮月饼”中榴莲占比不足3%的看法,是否违规。我说,这要看产品的标签上执行的是哪个标准。如果写的是GB/T 19855(月饼质量通则),那么就是违规的,属于成分造假欺骗消费者;如果写的是GB 709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那么只是不道德,根据现行国标,还不能说它违规。这样的操作要到新版标签通则生效后,才是违规的。
没找到榴莲占比3%的产品,但找到一个执行标准是GB/T 20977(糕点质量通则)的。这个就谈不上违规,就看你们想不想买了|淘宝截图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想不被忽悠,还是应该多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学会看配料表,以及了解一点相关的法规。
作者:云无心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云无心是我(ID:yunwuxin945),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