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丰茂村村长带着手下村民出海,他们伪装成渔民,实际借此贩毒。
正是紧张时刻,毒贩中有个女人却忽然要生了。
就在孩子呱呱落地之时,远处却驶来缉毒警的小船。
为了脱身,心狠手辣的村长竟然直接将产妇扔下水,希望拖延缉毒警的脚步。
警察好不容易将产妇救上来,发现她已经淹死,而毒贩也趁机逃跑了。
就在同一时刻,有一名缉毒警收到消息,他的老婆刚刚诞下女孩,取名之安。
此时的毒贩队伍成功逃生,村长想把产妇留下的婴儿扔掉,手下马仔叔却想将其留下养大。
因为这个孩子是多余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多仔。
时间来到2010年,“毒二代”多仔尽力避免沾毒,在社会底层谋生。
而“警二代”之安成了警察,继续打击毒品的事业。
无巧不成书,命运让两人同一天出生,如今竟然让两人相遇,还发展出一段巧妙的缘分。
以上剧情,出自最近上线的缉毒剧《围猎》。
这剧的阵容倒都是熟脸,由王阳、张宥浩、俞灏明主演,李成儒、许绍雄客串。
值得一提是,本剧导演是之前饱受诟病的新版《红楼梦》导演李少红。
李导今年都70了,再拍刑侦题材,倒真是挺拼的。
不过《围猎》这剧的题材确实算不上新鲜,它的原著作品是以昔日的“制毒第一村”广东博社村为原型。
这和前几年的缉毒剧《破冰行动》,在原型题材上基本一致。
恰好今年7月又刚刚播过一部缉毒剧《扫毒风暴》,当时热度还不错。
毕竟题材和内容上都有点同质化风险,《围猎》的剧方估计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这个原型的骨架上加了非常多的要素。
这让《围猎》就像鸡排哥上班一样忙碌,把所有缉毒题材影视剧的经典要素全照顾到了。
什么卧底查案、警局内鬼、制毒天才、偷渡台湾,还有感情剧里的网恋、私生子等等情节设定。
导致全剧故事线非常之多,所以有人说看这剧的时候比较迷糊。
鉴于《围猎》目前热度不高,可能看过的朋友不多,今天就给大家捋捋几条故事线。
本剧相对吸引人的剧情线,应该算是警二代遇上毒二代这一条,也就是咱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
在一场缉毒行动中,制毒村村长牟海东被捕,但制毒师和价值几千万的毒品下落不明。
女主之安的父亲牺牲,她带着父亲的遗志成了警察,主要还是负责网络技术方面的工作,继续查当地毒品案。
生日这天,朋友给之安点的蛋糕外卖,恰好是由毒二代多仔来送。
多仔意外发现之安不但和他同一天生日,还玩同一款游戏。
回去他就悄悄加上了好友,谎称是游戏小白求带,慢慢和之安成了网友。
通过游戏内的交流,两人逐渐熟悉,恐怕是要走向渐生情愫的戏码,此时转折袭来。
多仔的养父马仔叔一直沉迷赌博,没事还假借送外卖运毒,属于冥顽不化。
多仔决心攒钱为他买辆货车,也算为其安排个正经的谋生手段。
之后多仔再跑去越南电子厂打工,过全新的生活。
没想到马仔叔中途又惹了事,还得多仔掏钱替他擦屁股。
这下车也买不成了,多仔想把定金要回来,车行老板不但不退钱还给他揍了一顿。
幸好多仔机灵,挨打时趁机偷了个车钥匙,伙同好朋友偷了辆车走。
此时正赶上女主之安来车行调查毒品事件,两人算是擦肩而过。
就在逃生路上,多仔哥俩发现车后座有大量红烧肉罐头。
万万没想到,罐头内除了肉,竟然都是一包包密封好的毒品。
多仔深知毒品害人,不顾朋友反对,直接连车带毒品一起推下悬崖。
他以为这样就能把事情瞒过,但他不知道,这些毒品就是当年牟海东被捕后不知踪迹的那一批。
在网上聊天时,两人并不知道对方的职业身份。
之安因为查案压力大,多仔还分享了自己看日出的秘密地点,帮她缓解压力。
多仔全然不知,之安随着警队开始调查车行涉毒案件,已经查到了自己身上。
如果没有现在这层身份的限制,或许这对年轻人之间的交往过程还算轻松浪漫。
但是毒二代和警二代的身份宿命,就导致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走入对立面。
或许通过这个设定,《围猎》是在表达“一碰毒品、万劫不复”的宣教主题。
除了这条线,另外比较重要的,应该就是警方抓捕毒贩的故事线。
当年抓捕没找到的毒品,乃是一名台湾毒枭跟丰茂村订的货。
可村长牟海东被捕后,毒品下落不明。
台湾毒枭通过中间人绑架了牟家大公子,逼迫他交出货。
但当年的制毒师,也就是牟海东的私生子牟森终于露面,他竟要替父制毒,还上当年欠的毒债。
而他的制毒场地,竟然就是当地海边的度假沙滩。
这个牟森作为制毒师,小时候受过很多罪。
甚至和他的母亲一起困在猪圈里,为牟海东制毒,最后还得不到父亲的承认,算是相当悲催了。
照理说制毒师这个角色是警方要犯,身世也比较特殊。
角色由俞灏明出演,形象气质也符合,应该是个戏份不少且比较出彩的角色。
但就是因为本剧的故事线多,出场角色多,反倒冲淡了他的戏份。
咱想介绍一下这个角色,都得先扯到台湾毒枭、中间人,才能讲清这个人物的动机和戏份,这其中绕的弯弯有点太多了。
除了以上两条线,还有一条比较重要的是卧底线。
起点还是当年的大抓捕,之安的父亲为了救同事牺牲了。
获救的警察痛心不已,转为卧底,化名镇哥,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希望能彻底破获贩毒案。
镇哥和马仔叔成了朋友,也就自然认识了多仔和他的朋友,进而知道了红烧肉罐头的事。
后面他还设法进入制毒原料的运输队,帮警方查到了海边的制毒活动。
就在警方准备开始抓捕时,警队中竟然有个内鬼,偷偷流出消息,导致抓捕失败。
另外,镇哥觉得之安的父亲是为了救自己才牺牲的,所以心里对之安还是很愧疚。
他好不容易成功卧底犯罪组织,却正巧碰到不知情的之安,险些就要暴露。
两人紧急假扮父女,甚至提前让警队临时帮忙伪造了父女一起生活的痕迹。
犯罪组织为了查清真相,还派人上门盘问,所幸两人都能机智应对。
虽然镇哥最终还是没有赢得信任,但在过程中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很牛的。
镇哥和之安的关系,包括假扮父女的桥段,其实非常眼熟。
暑期档的《捕风追影》里,成龙和张子枫扮演的角色就是类似的关系。
甚至假扮父女,合作应对反派检查的桥段,几乎也是一模一样。
当然剧中还有很多比较细节的人物关系,比如多仔和马仔叔的父子线,多仔和黄毛好兄弟的兄弟线、牟森和旧情人的感情线等等。
不过《围猎》前几集的剧情主线,我想基本就可以概括为以上几条。
有细心的朋友能发现,除了警察缉毒破案的过程,这剧特意设置了几组“父子/父女关系”的对照。
比如多仔父子、牟森父子、之安和镇哥这三对,甚至台湾毒枭这边还冒出个孙女。
可以说这几对组合都不是常规意义上正常的亲人,但彼此结缘都是因为毒品。
但有的像多仔父子这样相互折磨又相互关心,细微之处倒是可见温情;
有的像牟森这样曾受尽了委屈,如今还愿意出手帮助牟海东制毒,这种关系又透着一种古怪和畸形。
这种特殊的人物关系设定,以及对于情感细节的描写,也许算是《围猎》为数不多的优点。
本剧的目标或许不是打造一部真实硬核的缉毒刑侦剧,而是力图呈现毒品影响之下的人情冷暖,进而批判毒品的罪恶。
为此而设置的多样故事线和时间线,也颇能显示导演在讲故事上的野心和决心。
但就像咱们前面所说的,大量的人物和故事线来回切换造成了一些混乱。
缺乏轻重对比的戏份安排,也导致剧情主线没有得到突出。
大家演技都很自然,但很多角色却沦为多余的工具人。
另外,本剧在真实合理性上也有点欠缺。
女主之安在缉毒大队内的具体工作,应该是以网络信息这些为主。
但她作为新人女警,刚来就可以直接负责和毒贩现场交易的任务。
毕竟是现场见面,一来线索珍贵不能浪费,二来新人经验缺乏容易陷入危险,怎么想都不该她去。
队长不但同意她去,还在她失败后说早就能料到,还说这很正常。
还有一次之安发现毒贩利用网络游戏传递信息,但其中一人的账号资料设置了隐藏,她看不到。
这时要么求助警察系统内的技术人员,要么去游戏公司要用户信息,可她的选择是找多仔去查。
纵然多仔是网吧网管,手边还摆着几本信息技术类的书籍,但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他真能有这水平吗?
或者说有一定的电脑专业技术,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找个稍微好点的工作,何必送外卖呢。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剧为了给男女主牵线,又牺牲了一部分合理性。
讲故事方面,《围猎》显得冗杂墨迹;硬核刑侦方面,它又有一丝悬浮。
也许这才是导致此剧热度平平的原因。
好了,关于这部《围猎》咱就说到这里。
有看过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对这部剧的看法。
今天咱就聊到这里,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