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朝鲜建党80周年大赦引热议,现代国家为何仍保留赦免制度?

时间:2025-09-30 05:24:36 来源:可达鸭面面观 作者:可达鸭面面观

近日,为庆祝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朝鲜官方宣布将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大赦政策,并由内阁及相关部门统筹安置获释人员的工作与生活。这一消息引发公众对现代国家赦免制度的广泛讨论,甚至有网友调侃“仿佛穿越到古装剧”。

朝鲜大赦相关图片

赦免制度:现代法治中的“柔性调节工具”

“大赦”并非历史书中的专属词汇,而是现代国家在法治框架下,为应对特殊社会需求、彰显人文关怀而保留的制度设计。其核心价值在于平衡“惩罚与宽恕”“秩序与包容”,既非对犯罪的纵容,也非权力的任性,而是通过“有限宽恕”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现代法律体系中的赦免主要分为四类:

  • 大赦:针对不特定多数罪犯,免除罪与刑,多用于国家重大庆典或历史纪念日,范围最广。
  • 特赦:针对特定罪犯,仅免除刑罚执行,不消除犯罪记录,常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或鼓励罪犯自新。
  • 减刑:减轻原判刑罚,适用于表现良好或健康状况不佳的服刑人员。
  • 复权:恢复因犯罪被剥夺的公民权利(如选举权、担任公职资格),常见于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过程。

不同国家对赦免权的行使主体规定各异。例如,法国大赦权属议会,特赦权由总统行使;而部分国家则通过立法程序决定赦免范围与对象。

全球案例:近年多国实施赦免政策

监狱拥挤、司法资源紧张是全球共性问题,赦免制度成为缓解压力的“柔性工具”。近年典型案例包括:

  • 韩国(2015年):特赦6527人,含SK集团会长崔泰源等14名财经界人士。

韩国特赦相关图片

  • 俄罗斯(2015年):大赦超6.7万人,规模居近年之首。

俄罗斯大赦相关图片

  • 日本(2019年):新天皇即位时恩赦约55万人,创日本战后纪录。

日本恩赦相关图片

  • 中国(2019年):实施特赦政策,聚焦“教育挽救+预防再犯罪”目标。

中国特赦相关图片

赦免的社会价值:降低再犯罪率,促进社会稳定

现代法治的核心目标不仅是惩罚,更是“教育挽救+预防再犯罪”。许多被赦免者已符合改造条件,但因犯罪记录面临就业、融入社会等困境,可能增加再犯罪风险。赦免制度通过“消除犯罪记录”或“恢复公民权利”,为其扫清回归障碍,传递“社会接纳”信号,减少抵触情绪,从根本上降低再犯罪率。

例如,部分国家对“初犯、偶犯”的轻微罪犯实施大赦,正是基于“再犯罪风险低,给予机会更利于社会稳定”的逻辑。这种“有限宽恕”比长期关押更符合社会治理成本最低化的目标。

简言之,现代赦免制度是法治框架下的制度创新,通过平衡惩罚与宽恕、秩序与包容,为罪犯提供重生机会,也为社会治理提供柔性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