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踏入第四季度,中美贸易战便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迅速席卷全球市场。9月29日凌晨,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建材、家具、卡车及药品等关键行业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税率幅度从25%至100%不等,且该政策将于10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随即展开反制,宣布对墨西哥发起经贸调查,并将6家美国知名企业列入限制清单。这场你来我往的贸易冲突,让本已脆弱的全球贸易局势再度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贸易冲突的时间节点极为特殊。A股市场在国庆节前仅剩两个交易日,随后便是长达8天的假期。政策突变导致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资金流向趋于谨慎,市场波动性显著增强。
美国此次贸易举措呈现两大特点:下手狠、范围广。9月下旬,美国突然宣布对包括建材、家具、卡车在内的中国产品加征25%-100%的超高关税,甚至将医药产品这一传统贸易管制较为宽松的领域纳入加税范围。此举导致A股市场迅速降温,相关出口企业估值遭受重创。
两天后,美国再次调整药品关税政策,对已签署贸易协定的欧盟、日本等国家药品暂不加税,但英国等未签署协定经济体仍需承受高关税。这种“选择性豁免”的做法,凸显了美国极强的利益保护主义倾向,给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面对美国的强压,中国选择了“多点反制”的策略。一方面,对墨西哥发起经贸调查,彰显了合作多边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一口气将6家美国企业列入限制清单,标志着贸易拉锯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这种多领域“打组合拳”的方式,表明中国已不再单一应对,而是力求在大国博弈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在贸易战硝烟弥漫的同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发生了新变化。8月美国核心PCE物价同比上涨2.9%,市场降息预期持续走高。9月初,美联储已宣布降息25基点,市场普遍预测10月或将再次降息。美元弱化趋势下,全球资金流向发生变化,中国的人民币资产价值随之提升。
国内A股市场遭遇“双重压力”,且时机恰逢国庆长假前仅剩的两个交易日。不确定因素增加,资金避险意识陡增,部分股民主动减仓,高位板块波动加剧。但整体来看,A股基本面依然坚挺,科技类、成长性行业领涨,指数年内呈稳步抬升态势。
“每次节前都有幺蛾子,这次贸易战又来凑热闹,难怪大家都想着落袋为安,国庆节前先清仓!”——网友A
“美国这波‘选择性豁免’,说白了就是谁听话就给糖吃,真的太现实了,普通中小企业赔麻了。”——网友B
“中国也不再客气了,限制美国企业不是坏事,毕竟要有底线。不然一直就这么被制裁下去吗?”——网友C
“美联储再降息,全球资金都要找出口了,A股会不会借这波外资涌入顺势大涨啊?节后是不是开门红值得期待!”——网友D
每一轮中美贸易摩擦,资本市场都会掀起一阵涟漪。对股民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选择持股还是持币,需要结合对政策、板块和资金流向的判断。也许节前行情平淡,甚至避险退潮,但长假之后,全球资金动向和国内产业机会依然可期。面对扑朔迷离的消息面,建议各位理性看待“波动”,充分关注政策窗口,同时也别忽视结构性行业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