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便迎来了大量逃荒而来的朝鲜人,他们被称为“归化人”。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后,更多朝鲜人随日本人迁入中国定居。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当局更是强制大批朝鲜人迁徙至东北。至二战结束时,东北的朝鲜族人口已激增至217万。
在日据时期,包括金日成在内的多位朝鲜爱国者积极参与了东北抗日联军。其中,以朝鲜族战士为主的“李红光支队”后来成为解放军第166师;而在太行山地区活动的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则组建了后来的解放军第164师和156师。此外,在四野的38军、40军及47军等部队中,也活跃着大量朝鲜族连队和战士。据统计,四野中的朝鲜族将士多达5万人。
朝鲜战争爆发前,应金日成的请求,中国同意将这三个师的部队移交给朝鲜。1949年7月20日,164师和166师携带全部装备,齐装满员地进入朝鲜。次年4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内的156师也携带全部武器装备抵达北朝鲜元山。至此,中国共向朝鲜移交了成建制的3个师兵力,总计37000余人。
返回朝鲜后,这些官兵被编入朝鲜人民军。原164师整编为朝鲜人民军第2军团第5步兵师,下辖多个步兵联队和炮兵联队,由原164师副师长金昌德少将任师长。原166师则整编为第1军团第6步兵师,同样下辖多个步兵联队和炮兵联队,师长由原166师政治委员方虎山担任。在郑州成立的独立15师(原156师)整编为第一军团第12师,全宇任师长。此外,原47军下属的朝鲜族官兵独立团也改编为人民军第1军团第4步兵师第18步兵联队。
此时,在朝鲜人民军中,师旅长以上干部几乎全部出身于原东北抗联和延安义勇军。然而,这些在中国转战南北、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官兵,在返回朝鲜后却面临了新的挑战。他们被要求办理转党手续,即由中国共产党党员转为朝鲜劳动党党员。这一转变初期引发了不少人的不理解和情绪波动,但在中国方面的协助下,转党工作最终得以顺利进行。
这些精锐部队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韩国军队主要以日本殖民时期的前伪军构成,装备和战斗力均显不足。而朝鲜人民军在得到这几支能征惯战的部队后,军事实力大幅提升,甚至超过了韩国。1950年6月25日,在未向中方通报的情况下,金日成向韩国发动了突然袭击。
韩国军队当时并未集结完毕,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朝军推进速度极快,7月5日,在占领汉城的战斗中建立卓著功勋的步兵第4师被金日成命名为“汉城第4师”。此后,朝军继续高歌猛进,7月23日,金日成发布命令特别嘉奖金雄、李权武所率部队的贡献。7月26日至8月29日期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更是授予了多支部队“近卫”称号,其中从中国返回的部队就有4支。
然而,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战局发生了逆转。朝鲜军队普遍遭受了重大损失,人民军主力被打得或死或散。由164师改编的人民军第5步兵师在占领江陵后遭遇美海军舰炮阻击,损失惨重。原166师改编的人民军第6步兵师也在进攻过程中遭遇美军顽强抵抗,撤退时兵力损失近半。由独立15师整编成的人民军第12步兵师同样在这一过程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尽管如此,原47军辖下朝鲜族官兵组成的人民军第4步兵师第18步兵联队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他们参加攻打汉城的战斗,并首先从北部攻入汉城的中心地区。三天后,该部渡过汉江经水源南下,在乌山击败美军史密斯大队,创下了朝鲜战场首次打败美军的纪录。然而,在随后的战斗中,该部队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随着战局的恶化,韩国军队和美军相继攻克汉城、越过三八线并逼近平壤。如果得不到帮助,金日成等人只能逃往他国寻求庇护。中国出兵后,朝鲜才得以喘息并重新整编、训练军队。然而,由于原来的部队被打得太惨,人民军在重组之后即使恢复了某些番号,也没有人愿意提及这段伤心史。这些四野的番号也从解放军军史资料中彻底消失了。
战争结束后,据不完全统计,回国的4万多朝鲜族官兵在战斗中牺牲的约30%,被俘的约20%,余下的约30%定居朝鲜,20%自战争结束至1957年陆续返回中国定居。例如,1982年黑龙江省五常县共有45000多名朝鲜族,其中有209人为战争后返回中国的朝鲜族官兵。按人口比例估算,回到中国的朝鲜族官兵大概有10000人左右。
四野的朝鲜族师本身就是由中国人组成的,虽然他们是朝鲜族,但这些朝鲜族军人已是事实上的中国人。当时中国缺乏外交经验,也未考虑国际法方面的问题,只是从阶级感情、兄弟感情等方面考虑,决定把四野的朝鲜族师送给朝鲜人民军。并且为了满足金日成的要求,还在东北动员征召了1500名朝鲜族新战士。
结果这些兵中绝大多数是中国籍原朝鲜人归化民子弟,也稀里糊涂被送到朝鲜去了。战争结束后,延边留下了一大批寡妇和没有父亲的孩子。至于活下来的人,他们为朝鲜立下战功,本来可以留在朝鲜。只是这场战争下来,使得原来很多四野朝鲜族师的指战员们看清了朝鲜人民军的真实面貌。人民军从主体来说,是一支拿着苏式武器的旧日军,带有许多旧日军的习气。
国内过去的很多朝鲜族士兵受不了那种来自日本殖民时期的上下级关系和体罚,再加上很多其它无法回避也不想回避的现实因素,于是在战争结束后,剩下活着的朝鲜族官兵们许多陆续选择回到中国。当时回国的朝鲜族官兵或许并没有预见到什么,但很多历史往事说明,他们的选择是明智的。没有回国的人,后来多数被卷入延安派、苏联派、南方派等等一系列的斗争,悔之已晚。最后导致有些朝鲜官员趁着开会的时候偷偷开车跑到中国来,再也不肯回去了。
当然,还有许多将领已经身处旋涡之中,没有办法抽身了。如金雄、方虎山、李权武等著名战将先被追究战败责任,然后统统打成反党反革命分子,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