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足坛曾经最赚钱的俱乐部之一,曼联如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财务与竞技双重困境。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25财年财报,这家英超豪门尽管收入创下6.665亿英镑的历史新高,却依然录得3300万英镑的亏损——这已是其连续第六年出现财务赤字。比赛日收入1.603亿英镑刷新英格兰纪录,商业收入也攀升至3.333亿英镑,但转播收入因无缘欧冠暴跌22%,暴露出竞技成绩与商业价值的严重脱节。
为控制亏损,新管理层拉特克利夫团队采取了激进措施:一次性裁员450人,将工资总额压至3.132亿英镑,为2019/20赛季以来最低水平。然而,省下的成本却迅速被解雇违约金吞噬——解雇滕哈赫团队花费1040万英镑,体育总监阿什沃斯仅任职五个月便被解雇,赔偿金达410万英镑。转会市场更陷入恶性循环:上赛季曼联豪掷2.79亿英镑现金引援,创下俱乐部纪录,但净转会支出高达2.3亿英镑,近五年净流出6.855亿英镑,卖人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收入创新高却持续亏损”的矛盾现象,让曼联成为“土豪穷鬼”的典型代表。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尽管拉特克利夫年初注资8000万英镑,但到6月底现金储备仅剩8610万英镑。管理层曾警告,若不严格控制成本,俱乐部可能在圣诞节前耗尽资金。更致命的是,十多年来首次无缘欧战将导致下赛季收入预计降至6.4-6.6亿英镑,英超时代收入排名可能首次跌出前三,甚至被阿森纳超越,而利物浦与曼城均已突破7亿英镑大关。
历史遗留的高价引援合同成为沉重负担,安东尼、卡塞米罗、桑乔等天价签约的分期付款仍在账上,而新赛季又斥资2.39亿英镑引进塞斯科、姆贝莫和库尼亚。这种“借新还旧”的财务模式让俱乐部负债率持续攀升。拉特克利夫的裁员节流策略虽迫不得已,但一边削减450个岗位,一边支付高额解雇金的操作方式引发争议。更严峻的是,失去欧冠资格后,曼联引以为傲的商业吸引力开始衰退,若竞技成绩持续低迷,品牌价值终将难以为继。
展望未来,曼联的复兴之路充满挑战。在需要符合PSR财务规则、重建竞技阵容、控制债务规模的三重压力下,拉特克利夫的改革计划才刚刚起步。若本赛季成绩再无起色,面临的将不仅是财务危机,而是俱乐部根基的动摇。红魔球迷最担忧的场景正在成为现实:这家曾20次夺得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的豪门,会否重蹈AC米兰的覆辙?因管理混乱与财务问题沉寂多年,如今曼联已站在悬崖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