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90岁张学良震撼评价:长征若无毛主席领导,难行千里必溃散

时间:2025-09-20 14:24:52 来源:凡人侃史 作者:凡人侃史

“换谁领导红军长征都得散?最多走1000里就被灭了,只有毛主席才能领导长征!”90岁的张学良在哥伦比亚大学录音棚中,以平静的语气道出这句震撼之语。这位曾率东北军与红军交锋的将领,用亲身经历为长征的领导力写下注脚。



1934年秋,八万红军从江西启程,却在湘江遭遇国民党军三面围堵。天上飞机轰炸,地上机枪扫射,江面漂满斗笠、步枪与尸体,整个江水发黑腥臭。断后部队明知是死,却无人退缩:有师长腹部中弹后扯断肠子自尽,有后卫部队被冲散后番号撤销。八万六千人出发,三万人幸存,炊事员挑着空锅哭诉:“米没了,盐没了,连树皮都啃光了……”



白天躲避轰炸,夜晚露宿荒野,红军战士不断倒下——不是被子弹击中,而是饿死、病死、累死。士气跌至谷底时,高层在1934年底紧急会议中否决了“回湘西老根据地”的提议,转而向敌人最薄弱的贵州突围。1935年初强渡乌江拿下遵义后,三天会议的激烈争论后,全员举手决定换指挥:“再这么打,全军交代在这儿!”



新指挥官上任后,以“四渡赤水”的战术将四十万国军耍得团团转。今天佯攻西线,明天掉头东进,后天杀回贵州,国军高官对着地图抓狂:“红军在哪里?他们移动速度比机车还快!”老蒋在日记中痛骂:“这辈子最丢人的事,就是让毛从贵州溜了!”

过金沙江时,红军先头部队扮成国民党军,大摇大摆征用船只,三天三夜让三万人悄无声息过江。追兵赶到,岸边只剩烧焦木板。而泸定桥一战,22名战士光脚抓铁链,在机枪扫射下前赴后继,硬生生闯出生路。当国军赶到,红军早已喝上热汤休整。



张学良1935年率东北军进入陕北时,曾轻视红军:“我这配置,打红军跟切菜一样。”然而直罗镇一战,一个整师被包饺子,师长自尽;山城堡战役再折一师,连通信电台都被缴。他蹲在雪地里,看着士兵尸体攥着冻硬窝头,眼泪在眼眶打转:“我东北军是纸糊的?”

更让他破防的是红军对待俘虏的政策:想回家给路费,想留下管饭管枪。而东北军“剿匪”归来,常是一个连队出去,半数人“回东北了”。张学良终于明白:“他们说,正因为这么打,就是为了打回老家去。”而东北军却在西北打内战,帮老蒋打自己人。



晚年张学良直言:“老蒋只会用听话的奴才,毛教员才是真有雄才大略。”他亲眼见证那支从湘江血海爬出的残兵,变成能在四十万大军眼皮底下玩“迷踪步”的精锐。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从濒临灭绝到燎原烈焰,长征结束时仅剩八千人,却成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真正的胜利,从来不看你有多少枪、多少人,而是看你为谁而战,谁在指挥。”张学良的感叹,是对长征领导力的终极诠释。那些光脚爬铁索、饿着肚子走雪山的战士,图的不是升职加薪,而是让千千万万中国人能堂堂正正回家。



今天,当有人因KPI压力“躺平”,因被骂“辞职”,因项目黄“摆烂”时,不妨回头看看那些用信仰撑过长征的人。张学良那句“换你?你连第一个封锁线都过不去”,不是嘲讽,而是对历史真相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