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曾隔绝几十年的中韩两国,从松动关系到1992年8月24日建交,经历了10年的时间。今天帝哥就来说说中韩建交的这段故事。
中韩建交现场
上世纪80年代初,与朝鲜和韩国同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已将近100个,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国际组织,同时参加国际会议和体育比赛,已经司空见惯。此时我国在国际上不与韩国发生任何关系的做法,只得到了朝鲜的赞赏,却失去了很多朋友,如果再不调整对韩国的政策,不仅会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国际上也将陷入孤立。
1982年初,中国篮球队与韩国篮球队在加拿大进行了一场比赛。按规定,中国队不仅不能与韩国队交换队旗,也不能交换纪念品和鲜花。当韩国队队员拿着鲜花走到中国队队员面前时,中国队队员予以拒绝,韩国队队员便直接将鲜花扔向看台上的观众,场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使中国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一位驻外记者目睹了球场上发生的一切后,向中共中央上报了这一“内参”。胡耀邦看完这份“内参”后作出批示:“请外交部考虑,这种不正常的情况,能不能改变一下。”
胡耀邦
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十分认真地讨论了胡耀邦的批示。此后中央批准了外交部《关于在国际多边活动中逐步调整对南朝鲜做法的请示》的报告。报告指出,逐步调整对韩国的做法势在必行,但考虑到这一调整的敏感性,为避免外界炒作和引起不良反应,拟先从国际多边活动做起。
1983年8月,经过反复考虑,我国决定以北京申办亚运会为第一步,开始在多边国际活动中调整对韩国的关系。8月25日,北京市向亚奥理事会提出举办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申请,第二天,外交部副部长约见朝鲜驻华大使通报此事,并强调如果北京申办成功,我们将按亚奥理事会章程的要求,欢迎朝鲜派团来北京参加亚运会,同时也欢迎包括韩国在内的亚奥理事会全体成员派团与会。
在调整与韩国关系迈出第一步后,中国第一个派往韩国的是体育代表团。1984年初,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在汉城举行,过去这类赛事中国均拒绝前往,这次却派团前往汉城参加。然而韩方没有遵守事先的承诺,也邀请了台湾队参加,比赛前一天,中国代表团发现此事后,立刻向韩方进行了交涉,要求让台湾队退出比赛,韩方在权衡利弊后,最终拒绝台湾队参赛,中国代表团顺利参加了在汉城的比赛。
1988年,中韩贸易虽仍为转口方式,但年贸易额已突破1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双方的利益,开展直接贸易问题就不能不紧迫地提上了日程。1988年,我国决定在山东试行与韩国开展民间直接贸易。1991年初,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相互在汉城和北京互设了民间贸易办事处,双方民间贸易正式开始。
1992年春天,我国开始酝酿与韩国建交的问题。中国和韩国建交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涉及到一个韩国与台湾断交的问题。从韩国的角度看,韩台关系维系了几十年,韩国社会确实存在着较强的亲台势力,他们叫嚷着对台不能“背信弃义”,但韩国总统卢泰愚意志坚定,他积极主张与中国建交,以完成他就任总统时提出的目标。
卢泰愚
从1992年5月13日开始,中韩两国的代表开始就建交相关的问题在钓鱼台宾馆秘密进行会谈。在谈到台湾问题时,中方称韩国若要与中国建交,就必须与台湾“断交、废约、撤馆”,韩方对这三项原则未做正面置评,却反复强调它与台湾关系的特殊性,声称建交后要与台湾保持“最高级别的关系”,与中方一再讨价还价,但中方坚持原则,未做任何松动,最终打掉了韩方的幻想。
会谈结束后,韩方人员情绪高涨,似乎是卸下了重负,一身轻松了,他们在参加我方举行的宴会后,又唱又跳,一直闹到半夜。
中韩建交基本达成一致后,为避免朝鲜过度反应,中共中央决定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秘密前往平壤,向金日成转达江泽民的口信,说明中国关于与韩国建交立场的考虑和决定。
钱其琛
7月15日,钱其琛乘专机前往平壤,他在见到金日成后,转达了江泽民的口信,分析了朝鲜半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时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明确告知中国已决定与韩国建交。金日成听后冷冷地说:“感谢中方的通报,中国既然已经决定,那么就这么办了。朝鲜还会坚持社会主义,有什么困难,我们将自己克服。”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外交的新进展”。至此,中韩关系翻开新的一页。
金日成虽然承认了中韩建交,但此事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后来他专门托人给邓小平带话:“既然你和我们的敌人韩国建立外交关系,那么朝鲜可以和中国的敌人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吗?”
邓小平和金日成
对此邓小平回应说:“你们要是和台湾建立外交关系,那我们就和你们断交!”
中韩建交推动了中国与韩国经贸合作迅猛发展,此后韩国对华投资大幅增加,带来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并强化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