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苏醒在西安演唱会现场的即兴发言引发网络热议。9月27日演出中,这位西安籍艺人用家乡方言向观众推介西安美食时,将西安肉丸胡辣汤与河南胡辣汤进行对比,称"只有咱西安的肉丸胡辣汤是真正的胡辣汤",此番表述随即在网络平台引发争议。
▲资料图:歌手苏醒。图/苏醒社交账号截图
文| 苏士仪
据中国新闻网综合报道,事件起因于苏醒在演唱会上的一段美食推介。这位西安籍歌手在向观众介绍家乡特色时,使用"只有咱西安的肉丸胡辣汤是真正的胡辣汤"等表述,将西安特色美食与河南传统饮食进行对比。尽管有网友指出两种胡辣汤在制作工艺和风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仍有大量网民认为这种表述涉嫌地域拉踩。
9月29日,苏醒通过社交平台就此事公开致歉。他表示作为西安人,本意是想在返乡演出时表达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但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特殊性。这场风波也引发了公众对公众人物发言边界的深入讨论。
事实上,这并非首次出现公众人物在演唱会现场因即兴发言引发争议。2023年杨丞琳在郑州演唱会期间的相关言论,就曾因表述不当引发广泛讨论。两次事件虽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暴露出演唱会等公开场合中,艺人即兴表达可能带来的传播风险。
专业人士指出,麦克风前的言论具有放大效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专家表示:"公众人物在大型活动现场的发言,既是个体表达,也承载着社会示范效应。特别是在涉及地域文化等敏感话题时,更需要把握表达的分寸感。"
就此次胡辣汤事件而言,虽然现场视频显示苏醒的表述带有明显的家乡自豪感,且未发现恶意贬损意图,但将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进行简单对比,仍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议。数据显示,该事件在社交平台引发超2.3万次讨论,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8亿次。
值得关注的是,事件发酵过程中也出现了理性声音。部分美食博主从专业角度解读,指出西安肉丸胡辣汤以牛肉丸、蔬菜配胡椒汤底为特色,而河南胡辣汤则以羊肉汤为基础,添加面筋、木耳等食材,两者在制作工艺和风味上确有显著差异。这种专业解读为事件提供了新的讨论维度。
此次事件再次为公众人物敲响警钟。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人物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快速传播和解读。得体的表达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对受众情感的尊重。"数据显示,近三年类似公众人物言论争议事件中,超过65%发生在演唱会等大型活动现场。
专家建议,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发言前应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涉及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等敏感话题时,可采用"分享体验"而非"对比评价"的表达方式。同时,活动主办方也应加强现场发言的审核把关,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
此次胡辣汤风波虽已平息,但留给行业的思考仍在继续。在传播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如何平衡个性表达与社会责任,将成为每位公众人物需要持续学习的课题。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王心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