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国会跨党派众议员代表团成功访华,这一事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发广泛关注。该代表团由华盛顿州民主党籍众议员、前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史密斯领衔,成员涵盖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共和党籍议员鲍姆加特纳、军事委员会民主党籍议员康纳及民主党籍众议员赫拉汉,均为美国外交军事政策领域的核心人物。
自2019年以来,这是首个访华的美国众议员代表团,此次访问不仅打破了中美高层互动的沉寂,更凸显了国会渠道在重启中美对话、寻求和平共处中的战略价值。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等高层领导分别会见代表团,明确指出保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乃至全球的共同期待,强调需通过深化交流对话化解误解,以互利合作替代对抗,共同履行大国责任。
9月2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会众议员代表团史密斯一行。(图/新华)
今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三次通话,为中美关系定向把舵。作为美国民意代表和立法机构,国会众议员此访传递了两党对中美关系的期待,有助于美方更准确理解中国立场,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史密斯在访华期间坦言,美中作为全球重要大国,必须找到和平共处之道,并强调“美国众议院议员的访问不应该是六七年才一次”,直指当前中美高层互动频率不足的问题。
从历史维度看,美国国会议员曾为中美关系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例如《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签署便得益于相关议员的推动。然而,近年来美国国会内部对华态度分化明显,部分鹰派议员频繁抛出打压中国的法案,甚至成立专设委员会聚焦美中竞争,在台湾问题等核心利益上采取挑衅言行,导致中美关系政治化、安全化趋势加剧。
此次众议员代表团访华历经复杂协商,背后折射出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化”困境。许多议员因担心被政治对手指责对华软弱,对访华持消极态度。但此次访问仍为中美交往打开了一扇窗口,中方通过高层会见和务实安排展现了诚意。9月19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通话达成重要共识,为下阶段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成为推动此次国会代表团访华的重要驱动力。
访问期间,中方明确传递四大关键信息:其一,中美是伙伴而非对手,当前关系企稳态势来之不易;其二,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敏感议题,美国应履行一个中国政治承诺,反对“台独”;其三,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应以元首通话共识为引领,推动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其四,中国军队愿与美军构建平等尊重的两军关系,同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中方还欢迎更多美国议员访华,希望美方排除干扰,采取务实举措推动合作。
史密斯在美国驻华使馆记者会上表示,美中需加强沟通避免误判,强调两国不存在根本性矛盾。代表团成员来自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地,还就芬太尼治理、波音飞机采购、稀土供应等选区利益议题与中方交流,并提出在中东事务、俄乌冲突、朝鲜半岛稳定等领域推进协调合作。据悉,代表团还与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前驻美大使崔天凯深入交流,有助于美方更全面理解中国关切。
当前,在中美元首外交引领下,两国正进入“增加接触、加深对话、寻求合作”的新周期。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认为美中关系呈现“战略稳定”态势。作为影响联邦对华政策的关键力量,美国国会议员既是政策制定者,也是社会民意的塑造者。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这个跨党派代表团在管理美中关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始终敞开大门,期待更多美国国会代表团访华,亲眼见证一个真实、立体、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唯有超越刻板印象和负面认知,中美两个大国才能找到相互赋能、彼此成就的正确相处之道。
(作者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作者:赵明昊
编辑: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