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核酸造假风波后:张核子从4.5亿敛财到商业帝国崩塌的结局

时间:2025-10-06 15:28:43 来源:蜉蝣说 作者:蜉蝣说



张核子出身于普通书香家庭,父亲作为中学理工教师,将科学热情融入三个儿子的名字——核子、电子、原子,寄托了从事科研的期望。作为长子,张核子1990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成为早期DNA研究者之一。毕业后进入深圳市公安局DNA鉴定科工作的他,很快因野心驱使选择辞职创业。



2000年,张核子与妻子创立红宝石别墅装饰公司,借势房地产热潮完成原始资本积累。2012年转型基因检测领域,成立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基因小屋"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两年内发展900余家代理商,全国开设400余家门店,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2020年疫情爆发后,核子基因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2022年间承接超7亿人次核酸检测,2020年上半年核酸业务收入达4.5亿元,获封"核酸大王"。2022年疯狂扩张16家检测公司,业务覆盖45个城市。但高速扩张背后,违规操作频发:2022年11月兰州实验室因检测结果偏差被通报,引发全国严查;济南实验室谎报阴性结果、深圳报告涉嫌伪造、北京样本混淆等事件接连曝光,河北隆尧县更出现未完成检测即上报全阴结果的荒诞情况。



随着违规事件累积,公司声誉急剧下滑。公众质疑"公司开到哪,疫情爆到哪",高管背景遭深度挖掘,其妻巴颖负责行政、张姗姗掌管实验室的家族式管理结构引发信任危机。尽管张核子声称"为国分忧",但频繁违规导致多地处罚,核酸检测业务迅速萎缩。



2023年疫情结束后,张核子转型农业领域,成立武汉核子农业科技公司,宣称打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涉足米饭、米粉、冻干食品等业务。然而公众信任已彻底丧失,直播间全年零成交,销售惨淡。2025年1月23日,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对其劳动争议案强制执行20.5万元欠款;2月10日发布限制消费令,禁止其乘坐飞机头等舱、入住星级酒店等高消费行为;名下21家公司相继注销,商业版图大幅缩水。



2025年5月,深圳核子华曦医学检验实验室起诉福建莆田、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卫健局追讨检测费,暴露资金链紧张问题。7月前员工指控其借核酸业务敛财、操作不当,引发舆论二次发酵。尽管张核子试图通过抖音辟谣,称农业公司研究功能性大米而非预制菜,但公众质疑其"哪里赚钱往哪钻"的投机行为。



其商业转型屡屡受挫:核子优选等直播账号粉丝仅数千,播放量低迷,带货成绩惨淡。从公安局职员到亿万富翁,再到限高讨债的失信被执行人,张核子的起落轨迹极具警示意义。核酸检测实验室大多关闭,农业与直播业务难见起色,社交平台回应争议效果有限,名誉受损与行动受限成为当前常态。



该案例折射出疫情期间核酸检测行业的乱象:误报结果、伪造报告不仅危害公众健康,更造成资源浪费。监管趋严后,企业面临罚款、停业等处罚,但失去的公众信任更难挽回。张核子起诉卫健局追讨欠款,暴露行业普遍存在的账款拖欠问题,却无法洗白过往违规行为。



截至2025年9月,张核子仍未彻底退出公众视野,但商业帝国已名存实亡。公司大量注销,剩余业务勉强维持,个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出行受限。从核酸检测造假到农业转型失败,其经历印证了商业道德底线的重要性——投机取巧或许能获得短期利益,但终将付出长远代价。



其家族式管理结构在扩张期暴露弊端,亲属担任要职引发利益输送质疑。三线城市高薪招聘采样员吸引大量人员,但违规操作导致员工遭欠薪纠纷。疫情红利消退后,资金链断裂成为必然结果。这场从医学跨界到商业的冒险,最终以法律制裁与商业失败收场,为所有试图跨越道德底线的企业敲响警钟。



张核子案例揭示:企业发展需兼顾机遇与合规,短期暴富若缺乏道德支撑,终将沦为商业反面教材。当核酸检测造假的光环褪去,留下的只有法律判决与公众唾弃,这或许是对所有投机者的最深刻警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