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赖清德向岛民承诺“开打后,决不向大陆投降”,转头就被美国卖了

时间:2025-10-07 12:17:13 来源:福建平子 作者:福建平子

台湾当局最近又整出新花样,说是要在9月16日发布一份最新版的《全民安全指引》。这本手册里最抓人眼球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战争开打,不管谁说台湾要投降,那都是假消息。

听起来气势汹汹,好像台湾已经准备好了跟大陆拼到底。可没过几天,美国就用两个动作把赖清德这套说辞撕了个稀巴烂,让人一下子看穿了这场政治秀的本质。



赖清德嘴上说得硬,但转头就被美国公开了秘密行程,还被迫签下一堆对台湾不利的协议。看起来是要“抗到底”,其实是先向美国低了头。

这一来一回,不但让人觉得这话根本靠不住,也暴露了台湾当局在台海局势中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这话是说给老百姓听的,不是说给大陆听的

这份所谓的安全手册,说是防灾,其实更像是给民众打心理预防针。手册里那句“战争开打时,台湾不会投降”的说法。

说白了,是提前给岛内人“洗脑”,告诉大家:只要你听到有人喊停战、劝和,那就是敌人搞的心理战,不能信。

这种做法看起来是为了稳定人心,实际上是为了把所有反对的声音都一棍子打死。也就是说,哪怕真到了战争那一步,只要有人提“别打了”,就会被贴上“假讯息”的标签。

赖清德不是在鼓舞士气,他是在设定一个规则:只能听我说的,其他的都不能信。

民进党搞这套并不新鲜。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用“团结”来要求大家闭嘴。一边喊着“全民一心”,一边把不一样的声音都当成“敌对势力”。

这种做法,说得好听是危机管理,说得不好听,就是把老百姓当成政治工具。

更讽刺的是,那些高喊“誓死不降”的高层人物,往往早就给自己留好了退路。家人在国外,财产也早转移了。

真要开打,那些喊得最凶的人,恐怕第一个不在现场。说到底,他们赌的是其他人去硬抗,不是自己。

赖清德对外“表忠心”,美国却毫不客气地敲打

赖清德这种“决不投降”的说法,看上去像是对大陆的强硬表态,实际上更像是对美国的投名状。

他知道台湾现在靠的是美国的支持,如果不表现出“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架势,就很容易被当成不可靠的盟友。所以他需要制造一种形象:台湾愿意为美国的印太战略当先锋。

可美国人不吃这套。嘴上说是盟友,手里却攥着台湾的底牌。最近一桩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台湾官员去美国“低调访问”,原本想悄悄谈点合作,结果美国那边直接把这事曝了出来,还配图配文字,谁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赖清德这边还在高调喊着“绝不投降”,那边美国人已经把他“求助”的模样晒了出来。

这事一出,场面就尴尬了。赖清德本想用“硬话”塑造形象,结果被美国直接打脸。这不是“盟友互信”,这是提醒他:你说什么不重要,我想让谁知道什么才重要。

更难堪的还在后头。美国方面随后放出一个经济协议的内容,里面写得明明白白,台湾要从能源到产业补贴,再到军费调整,全都得听美国的安排。

表面上说是合作,其实更像是另一种勒索。你想要安全,就得先把钱交出来。你不想被甩掉,就得证明你够听话。

赖清德没得选,只能点头签了。但这些协议,牺牲的是台湾老百姓的利益。钱花了不少,换来的却是一种“被保护”的假象。

说自己“绝不投降”,结果在美国面前连话语权都没有,这种对比让人看了只觉得讽刺。

真正说话的是实力,不是口号

就在人们还在讨论“誓不投降”的时候,大陆那边一艘新航母悄无声息地穿过台湾海峡。这是大陆第三艘航母,也是最先进的一艘。

没有喊口号,没有搞宣传,就这么堂而皇之地穿过了台海。这不是行动剧,而是现实。

台湾防务部门对这事的回应很谨慎,说自己“全程掌握”。但掌握又能怎样?人家走的是公开水道,合规合法,谁也说不出什么。

可这种“无声”的动作,带来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对比赖清德的高调表态,大陆这一手更像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存在感。

说到底,在台海问题上,大陆的立场从来没变过。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喊口号、搞表演,对这种现实并没有改变作用。

相反,越是高调,越容易暴露自己的底气不足。

而美国的态度就更实际了。他们从不为某个地区“无条件出头”。当年在其他地方的撤军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只要成本太高,局势失控,美国就会毫不犹豫地抽身。

台湾再怎么表现“忠诚”,在美国眼中始终只是个“工具”。

现在美国总统换回了特朗普,他的风格就是“账算得清”。支持你可以,但你得掏钱,得听话。赖清德不管多么努力配合,美国也不可能为他冒险。

一旦台海真的出事,美国看得最清楚的是利弊,不是感情。

台湾被推向越来越危险的边缘

赖清德说得再多,做的却是另一回事。他一边告诉岛内民众“我们会撑到底”,一边却在对外谈判桌上不断让步。嘴上喊着“不退让”,行动却是“全面配合”。这场表演,骗得了一时,骗不了现实。

民众看到的是一本手册、一句口号,但看不到的是背后不断被削弱的谈判空间和自主选择。台湾越来越像个被牵着走的角色,不是自己决定怎么走,而是被别人推着往前走。

赖清德想要用强硬的形象凝聚人心,结果却在现实面前频频破功。他说的话和他做的事完全对不上,一边要民众做好“战斗准备”,一边又在谈判桌上把资源拱手让人。

这种“双面操作”,让人对他所谓的“承诺”越来越难以信服。

把希望寄托在外部力量身上,从来不是长久之计。美国看重的是利益,台湾如果只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就注定不能在局势中掌握主动。一旦局势不利,台湾很可能就是第一个被牺牲的对象。

而赖清德现在的做法,不是在争取主动,而是在不断透支台湾的安全感和未来。他越是喊得响,越是表明他其实心里没底。真正有底气的人,不靠口号,而靠实力和清醒的判断。

赖清德把“绝不投降”挂在嘴边,其实是怕大家看穿现实。他明白,台湾在台海局势中处境微妙,所以越要表现出“不怕事”的样子。

但美国的做法已经说明了一切:你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你值不值那个价。

台湾被迫签下的协议、被公开的秘密行程,都是在提醒人们,所谓的“盟友关系”其实是有条件的。一旦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你就不再是朋友,而是包袱。

赖清德的政治表演,看似坚决,实则空洞。他想把自己塑造成“带领台湾迎战未来”的领袖,实际却是把台湾一步步推向更危险的地方。

真正为台湾考虑的做法,不是喊口号,而是找到一个能让两岸都走得下去的路径。

倚仗外力,装作强硬,只会让台湾失去更多选择。靠口号维稳,靠交易求保,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现实早已说明,谁都靠不住,想保住未来,靠的只能是清醒的头脑和脚踏实地的判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