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室内温暖如春,工厂机器轰鸣不息,就连我们为手机充电所需的电力,也离不开一种至关重要的能源——煤炭。作为全球煤炭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每年消耗的煤炭高达数十亿吨。寻找煤炭资源、保障能源供应,始终是牵动国家经济与民生的关键任务。
近年来,一个广为流传的消息持续引发关注:中国发现了一处“超级煤田”,面积几乎可与台湾省相媲美。许多人好奇:如此庞大的煤田究竟位于何处?它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国家发展?
要定位这片煤田,需将目光投向中国的西北方向,聚焦于山西、陕西与内蒙古三地交界地带。展开地图可见,其核心区域坐落于陕西省榆林市的神木市和府谷县境内,向北延伸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部边缘轻触山西省的一角,宛如一幅不规则的“能源拼图”,稳稳镶嵌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之间的过渡区域。
整个矿区总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而台湾省的陆地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由此对比可见,称其“接近台湾省面积”毫不夸张。站在煤田边界极目远眺,只见连绵不断的矿区与成片生长的防护林带延展至天际,视野之内不见尽头。
这片被称为“神东煤田”的区域,不仅规模宏大,蕴藏资源也极为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高达2236亿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四分之一。若以我国年均约30亿吨的煤炭消费量计算,足以支撑全国使用长达223年,堪称名副其实的“百年能源仓库”。
尤为珍贵的是,这里的煤炭品质极佳。取一小撮煤粉细看,颗粒细腻均匀,燃烧时热值高、烟尘少,硫含量低于0.5%,灰分亦控制在8%以下,无论是用于火力发电还是炼钢冶炼,皆属优质原料。加之煤层埋藏较浅,部分地区仅需剥离表层土壤即可接触煤层,开采难度远低于深井矿井,大幅降低作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在国际能源市场具备强劲竞争力。
这一“宝藏之地”的发现,并非偶然所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各地工厂迅速兴起,能源供应却严重不足。上海的纺织企业曾因缺煤被迫停产,北京冬季供暖用煤也需精打细算,限量分配。面对严峻形势,国家紧急组织地质勘探队伍奔赴北方,系统开展找煤行动。
1982年,一支地质队深入陕北山区,肩扛钻机进入荒僻山沟。历经两年艰苦作业,1984年春季,在陕西神府地区某山谷钻探点,钻头终于穿透岩层,触及厚实煤层。从钻孔向下窥视,黑亮煤层厚度达数米,样品经化验后确认为高品质动力煤,全体队员激动不已:这正是他们苦苦追寻的理想资源!随后勘探范围向内蒙古东胜方向扩展,结果令人振奋——煤层连续分布,未见大型断裂构造,如同一张完整的“黑色地毯”铺展于地下深处。1985年,国务院正式下达指令,启动神东煤田开发计划!
开发初期的道路充满艰辛。1987年夏季,韩城矿务局派出由38名干部与工人组成的“先遣队”,乘坐卡车前往大柳塔矿区。当时通往工地的道路尚未修建,车辆多次陷入沙漠,队员们只能下车合力推行。抵达目的地后,连基本住宿条件都不具备,他们便在林场空地上搭建简易工棚。寒冬夜晚寒冷刺骨,难以入眠,大家便裹着棉被研究矿井设计图纸。直到1990年,大柳塔煤矿才成功采出第一车原煤。
谁也无法预料,这个最初按年产30万吨规划的小型矿井,未来竟成长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单体煤矿。随着技术不断升级,矿井产能屡次扩容,从60万吨增至120万吨,最终跃升至600万吨级,成为中国首个突破传统模式、全面迈向现代化的大型矿井典范。
1996年1月6日,大柳塔煤矿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引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一经启动,日产量即达1.2万吨,全员劳动效率达到23.8吨/工,相较当时普通矿井高出十余倍,迅速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到2005年,神东煤田年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首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2010年,年产量再翻一番,达到2亿吨,相当于每天有110列满载列车,运送总计45万吨煤炭,源源不断地输往华东、华北地区的电厂与钢铁厂,成为支撑国民经济运转的“能源大动脉”。
多年来,神东煤田悄然完成了一场深刻转型。它早已摆脱人们印象中“漆黑一片、粉尘飞扬”的旧貌。步入今日矿区,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沙棘灌木丛甚至高出人头,就连井下采煤工作面也鲜见人工操作。
原来,这里已实现100%机械化开采,井下配备智能巡检机器人昼夜巡查,地面设有集中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只需在监控屏幕前远程操控采煤设备即可完成作业。资源回收率超过80%,显著高于传统矿井,最大限度减少了资源浪费。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自开发之初,神东便确立制度:每销售一吨煤提取0.45元专项用于生态治理。多年来累计投入28.12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面积达250平方公里,相当于35000个标准足球场的总面积。
昔日荒芜沙地如今遍布草坪与灌木林,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3%~11%跃升至65%,年均沙尘天气从25天以上减少至不足5天,降雨频率也有明显增加。“过去沙暴来袭必须蒙面出行,如今出门常能看见喜鹊飞翔,田间还能种植沙棘果实,出售增收补贴家用。”
这块煤田还成为推动区域脱贫的重要力量。榆林神木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煤田开发后,现代化矿区拔地而起,包神铁路与神朔铁路相继建成,彻底结束了当地不通火车的历史。
神东煤炭集团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带动周边兴起汽修厂、餐饮店、超市等配套产业,间接创造就业机会6万个。2019年,神东对口帮扶的陕西米脂县、吴堡县双双实现脱贫摘帽。在米脂,神东协助建设日光温室大棚,所产蔬菜直供西安市场;在吴堡,修建跨河大桥,村民不再需要绕行长途过河。如今,不少当地居民住进了新建楼房,孩子能在崭新的学校接受教育,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回望来路,神东煤田的发展历程,远不止是一次成功的资源勘探。它深植于晋陕蒙交界的山峦与沙地中,以3.1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和2236亿吨的惊人储量,构筑起中国能源安全的坚实支柱。当下一次有人询问:“那块接近台湾省面积的超级煤田在哪里?”我们可以自豪回应:它位于晋陕蒙交汇的广袤大地之上,深藏于一代代建设者挥洒汗水的土地之中。它不仅是一片煤炭富集区,更是中国从“能源大国”稳步迈向“能源强国”的生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