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67岁冯巩中秋赴兄家做饭,亲情触动网友心弦

时间:2025-10-08 21:32:52 来源:音乐时光的娱乐 作者:音乐时光的娱乐

中秋夜的两小时车程,将舞台上的“常青树”冯巩送进了天津兄长家的老旧小厨房。系上粉色围裙,他不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而是弟弟冯巩。

10月5日,冯巩还在河北唐山滦州演出,舞台灯光璀璨,直至深夜。次日一早,他便匆匆踏上归途,驱车前往天津大哥家。导航显示,这段路程需要两个多小时。途中,他在服务区买了瓶矿泉水,便继续前行。



10月5日还在滦州演出,次日他便拎着小行李直奔天津。

车内的他,戴着棒球帽,穿着竖领衬衫,镜头下,眼角的纹路更深了,这是67岁才有的松弛与从容。

抵达小区,墙皮斑驳,楼道狭窄,扶手油光发亮,岁月在这里留下了痕迹。门刚敲开,二姐便迎了出来,将门垫扶正,招呼道:“快进来!”

与外界想象中的豪宅不同,大哥仍住在再普通不过的老小区,家里陈设简简单单,靠墙摆着几把折叠椅。



这种景象,在许多城市的老居民楼里都能找到同款。

他未作停歇,放下行李便拐进了厨房。灶台擦得干净,但边角已发黄。他先热油,再放葱姜,呲啦一声,香气四溢。

黄瓜拌木耳、清炒豆皮、凉拌拉皮、红烧鱼,一道道菜在他手中颠勺、摆盘。

头发花白的他系着粉色围裙,边做边尝,像每个赶回家的小辈一样,不由自主地要把咸淡调到“家人爱吃”的那个味儿。

抽油烟机嗡嗡作响,窗户上起了小水雾。

饭桌不大,瓷盘颜色不统一,但干净整洁。



坐定后,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以前是一个大小孩给一个小小孩做饭,现在是一个老头给一个大老头做饭。”一句话,让桌边的人笑了,笑里又夹了点酸楚。

镜头一转,几道朴素的家常菜,兄妹三个站在一起,眉眼相似,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共同的印记。

“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哥姐便是归途。”他将这句放在视频开头,我在回放时停了两次。



事实就是这么硬:父母相继离开,节日里空出来的位置,再也坐不回去。

媒体提到他脸上有了老年斑,灯下看更明显一点。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说的其实都不是他,而是时间。

桌上那条红烧鱼外皮焦香,筷子一夹还能听见轻微的脆声。

我知道,很多人以为有钱有名就能对抗失落,可回到家门的那一刻,谁都一样,要面对“人还在、景不同”的落差。

视频发出后,评论区里“看哭了”的不在少数,也有网友说自己今年第一次没回成家,就跟着这段视频“云团圆”。

钱再多也买不来一顿不必匆忙的团圆饭,名气再大也留不住父母的一声唤。



这并非鸡汤,是每个节日夜里躺不平的现实。

今年中秋,还有不少人是通过视频通话对着月亮说“我在这儿挺好的”。

手机前置镜头里,外地孩子递上自己做的下酒菜,父母在屏幕那头点评“盐放多了”,大家都笑。

团圆的方式在变,但那份想靠近的心思没变,像小区里一盏盏亮起来的窗灯,暗夜里都能数得清。

很多家庭甚至会把手机支在餐桌角,边吃边聊,一顿饭能拉到一个多小时。

一些公开数据把这种变化解释得更清楚。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相关报告,中国流动人口长期超过2亿,地理距离把见面的频率拉低,“断亲”的隐忧就从生活缝隙里漏了出来。



一位社交平台上的年轻人说,家里表亲的孩子名字都对不上了,聚会时需要临时做“亲戚关系图”。

这不是抱怨,是无奈。

社会学家有过判断:农村“断亲”,是现代化进程里传统社会关系逐步松动的典型表现,市场逻辑、个人选择更强,血缘纽带被兴趣和利益网络分走了注意力。

这话不刺耳,但听完会让人安静几秒。

想想看,我们一年能见几次兄弟姐妹,亲戚群里有多少消息是红包接龙,有多少是真心问候。

说句更贴近日常的,名人也在用最朴素的方式守住家。

2024年春节,刘德华晒了贴春联、做饭的片段,桌上摆的是普通盆碗,镜头里他帮家人理菜叶,这些小动作比任何豪华背景都温暖。



还有位国外的企业家,退休后把时间往家里搬,说自己曾经“忙到看不见家人”,几年调整下来,孩子的学校活动他都尽量到场,家庭氛围明显回来了。

这些故事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但共通的重点都落在“陪伴”两个字上。

回到冯巩这一桌。

他念叨“兄弟姐妹的感情别散”,这不是演出里的台词,是饭桌边的叮嘱。

吃到最后,姐姐让他多夹点鱼,他笑着摆手,说自己刚刚在厨房已经“偷吃”过了。

事实与感受在这儿重叠:他确实做了几道菜,也确实借着做菜在找过去的味道。

这种日常的互相照料,是比“豪华团聚”更耐看的细节。



我自己的体会是,爱需要被看见,尤其在节日。

哪怕你回不去,也可以早点发条消息,约定好下次的时间,别把承诺放在“忙完这阵”。

五分钟的电话,能缓和很多心里的空落。

亲情不是一次性的大举动,是每周一次的小问候、每年一次说到做到的回家。

中秋过去了,下一次团圆其实已经在路上。

媒体在7日陆续转发了这段视频,热度很快起来,评论里更多的是祝福,也有人晒出自己家里的那盘“招牌菜”。

目前看,这件小事没有后续的“新剧情”,也不需要有。



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见了什么:节日的意义,不是形式上的圆满,而是在人群散去后,你仍清楚心里有个归处。

并不奢华的一餐,黄瓜拌木耳清清爽爽,拉皮透明发亮,红烧鱼的汤汁把米饭都染得入味。

窗外的月亮像刚擦过一样,城市风一阵阵地吹,楼下有孩子在放仙女棒。

我更愿意记住的,是那句“父母去,哥姐便是归途”,当我们都在奔波时,请别忘了给这条归途留盏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