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2025暑期档剧集市场分析:爱优腾谁主沉浮?

时间:2025-09-18 11:15:38 来源:蓝鲸新闻 作者:蓝鲸新闻

作者|新摘商业评论 拉面虾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2025年暑期档正式落下帷幕。尽管短剧的崛起对长视频行业造成冲击,但今年暑期档依然涌现出多部爆款剧集,各平台表现可圈可点。优酷凭借《藏海传》《以法之名》领跑长剧赛道,爱奇艺通过多元类型剧集打开局面,腾讯视频则以"超级大剧+精品垂类"组合推出多部高口碑作品。与此同时,广电总局发布的21条新政为长内容行业注入新活力,长剧市场的未来走向引发关注。

现实主义题材爆发,古偶主旋律成主流

今年暑期档爆款剧集频出。据云合数据统计,2025年暑期档共有6部剧集正片有效播放突破10亿,其中优酷占据榜首前两位,《藏海传》以13.6亿有效播放领跑,《以法之名》作为唯一司法题材剧集紧随其后;爱奇艺《生万物》8月中旬上线后,正片有效播放已超13.3亿,预计后续还将持续增长。

从热播榜单来看,《生万物》《藏海传》《以法之名》《朝雪录》四部剧集日市占率突破30%,其中前两者更成为2025年至今唯二市占率超40%的长剧。题材分布方面,古装爱情剧以15部上新量居首(爱奇艺占7部),主旋律作品以14部位列次席(主要来自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年代剧、悬疑剧、司法剧等现实主义题材表现突出,《扫毒风暴》《生万物》《淬火年代》《暗潮缉凶》豆瓣评分均超7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期档长剧上新规模呈现精简趋势。三大平台共推出160部长剧集,同比减少7部;新国产剧总集数减少4%,总时长减少7%。不过,新上线的国产剧同比增加4部至71部,显示市场正在向精品化方向转型。

平台策略分化,头部效应凸显

优酷在暑期档实现强势反弹,凭借《藏海传》《以法之名》两部大剧占据全网累计有效播放榜单前两名。《藏海传》创下38小时站内热度破万的新纪录,《以法之名》则以13亿有效播放和集均V30榜首的成绩证明实力。

爱奇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6-8月剧集正片有效播放量稳居前列。其成功得益于两大策略:一是古偶三部曲《临江仙》《书卷一梦》《朝雪录》形成矩阵效应;二是现实题材大剧《生万物》实现"网台双爆",站内热度峰值突破11018(历史第二),CVB收视峰值达2.806%,平均收视2.388%拿下央八年冠,杨幂饰演的宁绣绣更成为今年首位角色霸评指数破120万的角色。

腾讯视频以27部上新量成为今夏最活跃平台,其"超级大剧+精品垂类"策略成效显著。通过头部IP与艺人组合打造口碑作品,同时在视听体验上精准定位受众,实现口碑与讨论度双赢。

长剧市场分化,精品化成唯一出路

尽管暑期档热闹非凡,但长剧市场整体下滑趋势难以逆转。爱奇艺二季度营收66.3亿元,同比下滑11%,净亏损1.34亿元;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1.14亿,同比环比均减少300万;优酷虽未直接披露数据,但也难逃行业大势。

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全网正片总播放量284亿,同比下降11.3%;集均播放量整体缩水,仅《以法之名》一部集均播放量过5000万(去年为3部)。这种"爆款孤岛"现象难以带动市场整体回暖。随着用户流失,投资减少导致内容供给萎缩,形成降本减效的恶性循环。资金高度集中于S/S+级项目,A级以下市场资金基本流向微短剧,造成中小成本项目融资困难,市场断层严重。

然而,这种残酷竞争正倒逼行业改革。《以法之名》《生万物》等作品的成功证明,只有扎实剧本、精湛表演和深刻现实刻画才能赢得观众。空洞堆砌IP和明星的S+大剧已失去市场,投资回报率正从流量指标转向口碑驱动的长期价值。

广电新政松绑,长内容迎来转机?

面对长内容困境,广电总局上月推出21条新政,为行业注入强心剂。政策包括取消40集上限、不限制古装剧数量、改进季播剧管理、鼓励微短剧电视化等。审查机制方面,建立总局与省局同步审查机制,压减完成片审查时限,对系列剧试行"边审边播"新机制。

新政带来三大变化:首先,季播剧管理改进为IP长线开发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支持引进优质海外内容并允许高质量本土化改编;最后,鼓励微短剧进入电视平台,省级卫视可开设微短剧剧场。这些措施旨在构建更公平的竞争生态,而非简单"拯救"长内容。

长剧不会因短剧崛起而消失,但市场留存空间将向顶尖作品集中。正如摄影技术未取代绘画却淘汰了二三流画家,长剧市场未来将呈现两极分化。是开拓新领域还是深耕精品化,各平台正在给出不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