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最近,网络上一组国产战略运输机的论文设想图火了。
不少军迷一眼就认出: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运40?
虽说只是论文里的构想,还没到实际研制阶段,但光看数据就足够让人振奋。
这玩意的性能,直接把美国C-5M和俄罗斯安124这两位"冷战老将"甩在了身后。
要聊运40,得先搞懂为啥我们非得搞战略运输机。
现在解放军手里的运20B已经很能打了,最大起飞重量220多吨。
能运66吨货物,是目前全球量产大型运输机里的扛把子。
而且已经装备了100多架,数量比俄罗斯还多。
但运20B再强,也只是"大型运输机",跟"战略运输机"还差着档次。
战略运输机那可是另一回事,得满足最大起飞重量400吨以上、运载能力100吨以上的硬标准。
能拉着洲际导弹发射车、重型坦克这类"大家伙"全球飞。
以前这赛道只有美俄玩得起,美国C-5M最大起飞重量418吨,能运122吨货物飞9000公里;
俄罗斯安124运载能力更强,能到140-150吨,可航程才4000多公里。
关键是这俩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老设计,放在现在好多理念都过时了。
以前我们技术不够,大型机设计、大功率发动机都被卡脖子。
但现在不一样了,运20、C919、C929一路练下来,大型机的家底攒得也很多了。
长江1000、2000系列发动机也在稳步推进,技术条件算是成熟了。
而且随着重型装备越来越多,战略运输机这种"空中卡车"就会是刚需。
国产战略运输机玩出新花样,美国还在画饼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篇论文里的国产战略运输机,压根没走美俄的老路,而是玩出了新花样。
论数据它是真硬核:空重246吨,设计载荷120吨,最大起飞重量468吨,设计燃油量102吨。
就这最大起飞重量,比C-5M和安124都高,也就当年的安225 能压它一头。
论文中的战略运输机
但光有数据强还不够,设计理念才是真精髓。
这货用了"超宽体布局",机腹空间大得离谱。
据说机体宽度是运20B的两倍以上,啥奇形怪状的大型装备都能塞进去。
而且还配了4台大功率涡扇发动机,加个超大尾翼,一看就是奔着高效、实用去的。
跟C-5M那种冷战时期追求"傻大黑粗"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
反观美国,虽说2025年9月也拿出了新一代战略运输机方案。
计划2040年替换 C-5M,但这事真不好说。
最近几年美国军工项目延期成了常态,星座级护卫舰就是个例子,能不能按时搞出来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俄罗斯更不用说,安124生产线早就跟不上了,手里也就20来架老飞机撑场面。
不过这毕竟只是论文里的设想,不代表运40最终就是这个样子。
但这至少说明,我们对战略运输机的思考已经很深入了。
现在解放军空军在战略运输机和战略轰炸机方面还是空白。
用网上的话来说,当你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证明他已经不是最新的了。
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速度,这些大家伙们想必都在构思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