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美国战略转向:俄乌冲突实为对华围堵跳板,中国如何破局?

时间:2025-10-10 19:40:39 来源:通文知史 作者:通文知史

俄乌冲突步入第四个年头,战火未熄的背后,美国已悄然将这场冲突转化为对华战略的预演场与跳板。2025年8月,美国在批准新一轮对乌军事援助的同时,同步升级对中国半导体与新能源产业的制裁,时间上的“巧合”暴露其核心目标——遏制中国崛起。



表面看,俄乌冲突是俄乌两国的军事对抗,实则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关键一环。三年间,乌克兰工业基础崩塌,人口流失超千万;俄罗斯虽控制部分领土,却深陷经济制裁泥潭。美国通过持续军援,成功将俄罗斯拖入战争消耗战,而自身仅付出有限代价便实现了对主要战略对手的牵制。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对乌援助中,超60%资金流向本土军工企业扩建,实际交付乌克兰的装备多为盟国转手的二手货或美军退役装备。这场战争不仅为美国省下数百亿美元装备更新费用,更刺激了本土军工产业链全面复苏。



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对华围堵升级

2025年6月,特朗普政府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正式放弃要求中国在俄乌停战问题上施压俄罗斯,转而将全部战略资源投入中美经贸与科技竞争。这一调整折射出两大现实:其一,中国三年来的中立立场经受住了外部考验;其二,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比俄罗斯更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白宫内部文件显示,特朗普团队推行“去意识形态化”外交,摒弃拜登时期“以俄乌划线”的对华框架,转而聚焦“美国优先”核心议程。特朗普在CNN专访中直言:“与中方领导人会晤时,我们未讨论任何俄乌议题。”这标志着美国已终止通过俄乌问题向中国施压的策略。



全球军费竞赛:美国双标本质暴露

美国战略调整背后,是更深层的地缘政治布局。《纽约时报》披露,特朗普正构建“新势力范围体系”:美国主导西半球,中国控制亚太,俄罗斯掌控东欧。这一划分实则为美国继续主导全球秩序制造借口。

2025年6月北约海牙峰会通过“历史性”决议,32个成员国承诺到2035年将军费提升至GDP的5%。这场军费盛宴中,美国军工巨头成为最大赢家,而欧洲盟国则被迫承担巨额开支。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将“军费占GDP5%”标准推向全球,要求日韩等亚洲盟友跟进。

以日本为例,美国要求其将军费从1.8%增至3.5%,直接导致日美“2+2”会谈取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2024年军费占GDP仅3.4%,特朗普更公开表示“5%目标不适用于美国”,双标本质暴露无遗。



中美博弈新阶段:经贸科技双线竞争

随着美国从俄乌问题抽身,中美关系进入更复杂博弈阶段。2025年日内瓦经贸会谈取得突破,美方取消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反制关税;美方暂停24%“对等关税”,中方同步暂停反制措施。这一进展为全球供应链注入稳定性。

但在科技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美国战略围堵,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在俄乌问题上坚持中立调停,既不向俄方提供致命武器,也不参与对俄制裁。这种平衡策略为中国赢得战略主动权,同时推动中俄经贸关系深化。



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48亿美元,中国出口车辆、机械和电子产品,进口能源和原材料。中国企业深入俄罗斯市场,建厂组装汽车,销售手机和机床。经济上,中国加速出口多元化,东南亚、非洲市场持续拓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外汇储备稳超3万亿美元。

科技领域,中国展现强大韧性。华为、中兴在遭遇打压后不仅未垮,反而实现5G专利全球领先。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反而激发中国自主创新决心,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突破不断。



战略定力显成效:中国破局之道

美国军火商股票过去一年上涨30%,同期美国国债增加1.5万亿美元。这种“战争滋养军工复合体,贸易战遏制中国”的模式注定难以持续。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中美俄三角关系将进入更复杂博弈阶段。

中国通过保持战略定力,在经贸领域深化与俄罗斯合作,在科技领域加速自主创新,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面对美国“不想让中国人赚钱”的企图,中国用实力证明:任何试图阻挡中国发展的图谋,终将因高估自身实力而失败。未来的世界秩序,将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极力量共同塑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