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广电总局力推网络故事片:重构视听行业新生态

时间:2025-09-18 17:27:22 来源:广电视界 作者:广电视界

9月15日,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开网络故事片创作座谈会,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三大网络视听平台,以及海空雄鹰、国帆影业、新片场、淘梦影业等八家制作机构代表参会,共同探讨视听行业新赛道的构建方向。


此次会议是落实《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的重要实践,旨在推动剧集创作生态向多元化、健康化发展。会议明确提出,将在网络剧中增设“网络故事片”单元,并系统阐释了其定义、属性及发展路径。这一政策不仅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更标志着剧集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迎来深刻变革。

(一)网络故事片:创新叙事形态,适配用户需求

会议首次明确,网络故事片指“每集60分钟以上,不超过上、中、下3集的剧情片”。这一格式突破了传统长剧集的连续性叙事模式,也区别于微短剧的轻量化形态,试图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叙事完整性与艺术深度的平衡。

该举措精准回应了用户需求的分化趋势:部分观众倾向于短时间高浓度的观赏体验,同时避免被过长剧集绑定注意力。从传播语境看,此类内容更适配移动端与智能大屏的协同消费,既符合跨屏、碎片化的观看习惯,也呼应了广电总局“丰富电视大屏内容”的目标,体现了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战略意图。

(二)从“明星中心制”到“剧本中心制”:重构行业生态

与会平台和制作机构普遍认为,网络故事片的推出将推动行业从“明星中心制”转向“剧本中心制”。过去,剧集市场过度依赖演员流量,导致成本结构畸形、创作重心偏移。而限定篇幅的故事片更依赖剧本张力和叙事效率,有助于降低对明星效应的依赖,推动资源向内容开发端倾斜。

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控制制作成本、改善行业生态,也更符合“内容为王”的底层逻辑。若能建立起以故事质量为评判核心的机制,将激励创作团队聚焦人物塑造、戏剧结构与情感共鸣,进而提升整体内容品质。

会议特别强调,网络故事片具有“意识形态+市场经济”的双重属性。这意味着该类内容既需具备市场竞争力,也要承担文化传播与价值引导的功能。一方面,作品须符合主流价值观、守牢安全底线;另一方面,须通过类型创新和艺术表达增强吸引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内容+载体”的双重结构提示,网络故事片不仅要在剧本、视听语言上精益求精,也需与平台技术、用户交互模式深度融合。例如,开发互动叙事、跨媒介世界构建等新形态,真正实现“载体即内容”。

(三)五项举措护航:构建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为推动网络故事片业态健康发展,会议提出五项具体措施:

  • 平台赋能机制:通过开辟专栏、发布扶持计划等,为优质项目提供资源倾斜和曝光保障;
  • 完善商业模式:推广“保底+分成”模式,降低制作方风险,激励平台与创作端共享收益;
  • 宣传推广创新:通过看片会、首映礼等形式,强化内容声量,建立品牌认知;
  • 优化审查机制:探索“边审边播”,提升效率的同时守住底线,兼顾安全与创作灵活性;
  • 行业活动赋能:策划并适时举办“网络故事片之夜”,增强行业凝聚力与公众影响力。

这些举措显示出政策层面已注意到系统性支持的重要性,试图从创作、审查到播出、收益分配等全产业链,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支持体系。

从短期看,网络故事片仍面临挑战,如中短篇幅叙事对编剧技巧和导演控制力要求更高,行业能否快速建立起相匹配的创作能力尚待观察。但从长远看,其有望成为剧集市场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不仅拓宽了内容供给的多样性,也更适应当代传播环境与国际叙事趋势。若能持续产出如《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等优质短篇作品,将进一步推动剧集百花齐放,助力中国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网络故事片单元的设立,既是广电总局积极响应行业发展需求、应对传播变革的重要尝试,也体现出通过政策引导重构创作格局的决心。该举措超越了简单的体裁创新,更触及行业成本结构、创作理念与传播方式的深层变革,有望打破原有创作与商业模式的局限,进一步激活行业生态。

在此背景下,唯有管理机构、制播机构与创作者协同努力,守住内容质量的生命线,才能真正让这一新赛道大有可为,成为中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