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上海将会出现下一个市中心,并不是浦东,而是这个区

时间:2025-10-14 04:29:45 来源:吃货的分享 作者:吃货的分享

第一下车就看到两块路牌,一边指向徐家汇,一边写着虹桥机场。司机拍着方向盘说,这里就是上海的门口。十年前他路过时还全是荒地,他的话让我愣了一下。




再往前开,车速上去又降下来,原因是工地、商场、轨交站轮着出现。钢结构、玻璃幕墙、地铁围挡,把旧时的空地切成一块块清楚的小格子,像厨房案板。


接近午饭时段,街角咖啡店里却坐满年轻面孔。有人穿白大褂,有人拎电脑包,有的对着手机开会。我问店员,她小声说,这一带大学、实验室、投资公司都挤在一起,所以客人不分上下班。




他们口中的大学,可不只一所。交大、华东师大、上海工程技术学院的校区都在附近,15号线地铁把九个校区连成一串。学生们从课堂走到公司实习,不用换交通工具,时间就是这么省下来的。


说起15号线,城区西侧以前上班难,现在不堵车也省换乘。再加一条23号线、一条19号线,四条线对闵行打成一个十字。到2027年,青浦、徐汇、浦东的通勤会像拉拉链一样顺。




机场联络线是更快的那条。时速160公里,从虹桥跑到浦东不到一刻钟,比从家里烧水还快。三座火车站也会被拉进同一个时间圈,空铁接力不用挤地铁口。


路修好后,人就来了。近两年,新登记企业2。65万家,21家直接把总部搬到闵行,累计总部达到271家。有做芯片的、有做物流的,也有做动画的,都说离机场近省心。


身影最多的还是科研人。70名院士、14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落地,数字听着枯燥,但走进零号湾就能看见人挤人。实验楼里灯彻夜亮,三层楼高的试验设备嗡嗡响,没有太多仪式感,就是忙。




零号湾被说成“0到100”的通道,意思是连实验、试产、量产都能在同一区里搞定。4300多家硬科技公司扎堆,整体产值跳破千亿。一个学生项目三个月就能挂牌运营,不算传奇,只算流程顺。


上海交大的师生开出221家公司,98家索性不走远,就把办公室定在旁边。估值叠一起超过500亿元,融资新闻常见却也平静,像公交报站一样稀松。


闵行南北不一样。北面靠虹桥,商务楼密;南面是零号湾,主打实验。一个管谈生意,一个管做产品,官方说法是“北商务、南智造”。两条腿走路,走得不急,但步子不小。




虹桥商务区去年税收增幅19。6%,不少人只记得数字大,其实办公楼出租率也在涨。商场里午饭排队,下午再排咖啡,大楼保安说,他白班时间基本一直看人流。


虹桥还拿到一份“开放枢纽升级版”政策。跨境贸易、离岸结算、国际展会统统试点。前湾中心、未来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三块地同时动工,工期一拉就是几年,但图纸已经亮在官网。


再说生活面。闵行以前只有一家三甲医院,现在三级医院有13家,急诊不用再往外区跑。社区中心也多,新手爸妈不用坐车半小时去接种疫苗,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做康复。




爱逛街的人选择更多。万象城、七宝领展、莘庄仲盛陆续开门,周末车位紧张。商场管理处说,每开一座综合体,客流立刻冲上去,证明消费是真的在本区消化。


步行几分钟就能遇到树,原因是193座公园分布稠密,森林覆盖率18。9%。春天走在七宝河边不用找拍照角度,随手一张就有大片绿叶当背景。


住的压力也在缓解。闵行推“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梯度租赁,今年新增床位5387张,数量排全市第一。对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先住得下再说。




产业底子仍是闵行硬资产。传统“四大金刚”遗留下的厂房和技术人员没有被甩掉,而是被新能源车、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接手。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96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了53%。


外资也紧盯这片地。7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脚,100家外资研发中心天天开灯。上市公司到今天有51家,投行分析师来做调研,顺路还能约机场航班,行程好排。


谈到未来,区里规划一句话“北先行、中崛起、南振兴、东开发”。翻译成日常话,就是每块地都安排任务,谁也不闲着。文件不长,但分工清楚。


老人们提起“闵大荒”时会摇头笑,说当时公交一小时一班,夜里黑灯。我听见这些描述,再看现在写字楼玻璃的灯线,反差就摆在眼前。


有人问,闵行会不会真变成下一个市中心?答案也许不在嘴上,在人流、车流和租金里。数字每天都在更新,大概比任何口号都实在。




夜色降下来,零号湾的实验楼还亮着灯,虹桥商务楼里加班的窗也不少。几条轨道线穿过地下,地面车流依旧。这样的场景像日常,又像一部持续播放的纪录片,章节越来越多,却始终写着两个字——闵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