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后,我国出台了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美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应。以荷兰为首,英国、欧盟及世贸组织相继对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背后的意图和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英国:无理制裁,背后或受美国指使
近日,英国政府以支持俄罗斯能源实体、向俄罗斯军事工业提供关键物项为由,宣布对11家中国实体及相关个人进行制裁。这一举动显然缺乏国际法依据,且极有可能受到美国的鼓动。毕竟,在美国的强势影响下,英国往往难以独立做出决策。
对此,我驻英使馆发言人已明确表示,英方的对华制裁没有法律依据,严重损害了中企的正当权益。发言人敦促英国立即纠正错误,撤销相关制裁,否则将面临中方的坚决回击。这一表态既体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也向英国传递了明确的信息:撤回制裁,中英之间尚有谈判空间;否则,中方反制措施必将到来。
欧盟:强制技术转让,暴露创新落后
英国之后,欧盟也向我国出手了。据美媒报道,欧盟正考虑推行对华新措施,其中一项内容是中国企业若想在欧盟境内运营,必须将技术转让给欧洲公司,以强化欧洲相关产业的竞争力。这一措施预计将于今年11月份出炉,具体范围适用于寻求进入汽车和电池等关键技术与制造业市场的公司。
欧盟此举实际上是在要求我国强制转移技术,这背后暴露了一个事实:欧洲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落后于我国。现在的欧洲只能依靠行政命令来维持体面,表面上还标榜自由贸易,这无疑是极大的讽刺。然而,欧盟可能忽略了一点:如果对华新规落地,欧洲苦心经营的投资环境必将受到毁灭性打击,全球资本只会用脚投票,远离这片不讲武德的地方。
世贸组织:施压经济转型,忽视出口增长
欧盟之后,世界贸易组织也向我国施压了。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称,中国必须重新平衡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国内需求为主导。随后,IMF首席经济学家古林沙斯表示,世贸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建议中国当局重新平衡经济结构,转向可持续的内需驱动。
世贸组织的这一表态实际上是在向我国施压,要求我国经济必须转向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然而,这一要求过于绝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确实需要提振内部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要牺牲经贸出口的利益。同时,其他国家也无权对中国商品制造市场壁垒。
对此,我们想说,世贸组织可能忽略了一点:刚刚过去的9月份,中国对欧盟、东南亚和非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4%、15.6%和56.4%。这足以证明,中国的出口增长引擎并未熄火。美西方并不代表全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