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越南高铁技术转让遇冷:全球无人响应的尴尬真相

时间:2025-10-17 05:33:03 来源:百态人间 作者:百态人间

越南高铁项目近期遭遇尴尬境地,原本希望通过不转让中国高铁技术,吸引多个国家竞争,从而坐收渔翁之利,结果却发现全球无人响应。这一“一桃杀三士”的策略,最终却让越南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境地。

越南计划修建的高铁项目,从河内到胡志明市,全长1545公里,预算高达数百亿美元,堪称穿越全国的大动脉。越南政府原本认为,如此庞大的项目,全球各国定会争相参与。于是,他们举办了一场“高铁招亲大会”,邀请中日德法韩等国参与投标,期望通过竞争压低成本,甚至获取核心技术。

然而,现实却给了越南一记响亮的耳光。越南全国八成的铁路仍是上世纪法国殖民时代留下的窄轨,最高时速不过80公里,连动车的基础都未打牢。运营经验、工程队伍、产业链,几乎一片空白。高铁项目涉及二十多个系统,从地质勘测到信号控制,再到动力系统,每一项都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

德国和法国虽然表示愿意参与投标,但明确表示不会转让核心技术,只提供使用,不提供学习机会。阿尔斯通、西门子等老牌巨头,早已将技术视为自家保险柜中的珍宝,不愿轻易示人。

日本曾对越南高铁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河内轻轨就是由日本企业修建,并使用了官方发展援助(ODA)贷款。然而,越南的项目管理效率低下,十年才勉强完工,让日本企业心生顾虑,合作热情大减。

韩国现代集团曾提出“分阶段转移技术”的方案,但要求越南先自掏腰包承担60%的资金。越南认为这不合算,最终选择了退缩。

中国作为全球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成本控制、技术成熟度、建设速度都堪称“卷王”级别。然而,中国也明确表示,合作可以,但越南需要先拿出融资方案,并配合进行本地技术培训。中国不愿做冤大头,更不愿无偿转让技术。

面对各国的明确态度,越南最终宣布不再要求中国转让高铁技术。然而,这句话背后,却透露出更大的尴尬:不是中国不愿转让,而是整个世界都不愿陪越南玩这场“你们斗,我坐收渔翁之利”的游戏。



为何越南的高铁项目会遭遇如此困境?原因在于,高铁技术早已不是单纯卖设备的年代,而是涉及国家战略、安全标准、技术主权的大事。德国和法国不愿让非盟国家掌握高铁核心技术,日本担心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摩擦带来不确定性,韩国不愿白投钱,中国更不愿无底线输出。

相比之下,泰国和印尼的高铁项目则显得更为务实。泰国“中泰高铁”先修小段,边修边学,派了500个工程师来中国培训,一步一个脚印。印尼的雅万高铁虽然通了车,但成本超支了30%,主要问题在于对本地能力的低估,导致本土参与度太低,外方干完项目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的却是一堆后续难题。

高铁不是快餐,而是需要慢炖的佳肴。要想吃这碗饭,得先练好刀工、生火、备菜。光靠一张菜单画饼充饥,是做不出菜的。高铁这种高端制造,最难的不是买到设备,而是掌握背后的体系,从空气动力学到故障率控制,再到运维体系,门门都是硬功夫。



法国TGV的年故障率只有0.2%,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细化运营。中国高铁能做到今天,也是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完整链条,用了整整15年。从修京津城际到今天的复兴号、智能动车,每一代技术更新都不是白来的。

而越南现在的状态,像是刚学会炒鸡蛋,就想挑战满汉全席,不被泼冷水才怪。越南这次的高铁困局,说穿了,就是心态没摆正,想一口吃成胖子,又不愿意按部就班;想让别人掏钱出力教技术,又不愿意承担风险。搞到最后,不是什么国家欺负他,而是自己把路走窄了。

国际社会不是慈善机构,高端技术更不是“淘宝货”。你不先修炼内功,别人再好也帮不了你。越南现在的选择,其实只有一条: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先把老铁路升级,先培养技术队伍,等到时机成熟,再逐步推进高铁项目。

越南想玩一出“高手过招我坐收渔利”,结果发现全球都不愿意陪他上桌。高铁不是拍卖会,更不是技术跳楼价,真正的合作是建立在互信与积累之上的。想摘桃子,得先种树,急不得,也跳不得。

高端技术没有捷径,越南的尴尬,是一堂现实课,也是一个提醒:时代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才开始,而是你准备得不够,就会被现实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信息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