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甘肃白银市多条公交线路突然停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公交驾驶员无奈表示,自3月份以来,工资卡便再未进过钱,养老保险也已断了五六年,直言“以后老了干不动了,连口饭都没着落”。
针对此事,白银市公共交通集团回应称,受政策性亏损补贴不到位、群众出行方式转变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陷入严重困境,不得不采取延缓发放工资的措施。舆论发酵后,当天下午3点,公交运营恢复正常,司机师傅们也陆续收到部分工资到账提醒。
白银公交停运事件,实则是全国多地公交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2025年3月,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一公交公司发布通知,称自2025年起,取消老年人公交乘车优惠补贴,由于公司经营困难,无力承担此项开支,拟自2025年4月1日起,不再办理老年卡,所有乘客均按照正常票价收费。
公交集团工作人员解释称,以往老年人免费乘车,政府会给予公司补贴,但今年政府财政紧张,补贴不到位,原本就亏损的公交集团不得不取消老年人乘车免费优待。此举引发当地老人慌乱,网上也出现不少反对声音,后来这条通知被撤回。
无独有偶,2025年8月,吉林省德惠市也发布通知,计划自9月1日起对持有免费“老年卡”的乘客实行分时段限乘措施。然而,这条通知同样被撤销,未来将通过动态增加公交班次方式应对客流压力。
此类事件频发,反映出城市公交行业的两难境地:既要保障市民出行服务,又得顾及运营成本。云南某县公交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虽未欠薪,但社保缴纳已临近第四个月临界点,运营压力巨大。
公交公司困难大同小异,客流量普遍大幅下降,较2019年减少60%。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今天坐公交,感觉车厢里大部分乘客都是老人,公交集团不可能挣钱。”
事实上,公交集团亏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不能完全归因于老年人乘公交免费政策。
自2007年起实施的老年人免费公交政策,原约定地方政府承担70%、公交企业承担30%。但受人口老龄化、政府补贴不到位影响,如今情况反转,企业承担约70%,政府补贴仅占30%。
以云南楚雄市为例,7.3万张老年卡日均使用量超万人次,部分老人单日刷卡十几次,不仅占用公共资源,还因安全事故年均造成100万元经济损失。
上海公交集团2023年运营成本同比上涨10%,人工、燃料等支出占总成本70%以上,而票价十年未调整。新能源转型虽降低能耗,但电池衰减和更换成本(单辆约18万元)成为新负担,新能源车一般使用10年就得更新,使用8年可更换电池延长5年。
面对公交困境,很多网友表示老年人享受免费公交是情理之中,但是否可以避开早晚高峰,或是分时段免费。
全国多座城市都面临类似困境,很多地区开始探索更具弹性的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
在大妈看来,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奉献了一生,如今享受免费公交是社会对他们的回馈,不应轻易剥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公交公司面临的困境。我们得在保障老年人坐车福利和公交公司正常运营之间找到平衡点,靠优化政策、创新模式,让我们所有人都能便捷、公平地享受公共交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