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三女生遭遇惨剧189天后,小米SU7再次卷入一场惨烈的车祸风波。此次事件与上次大不相同,它不仅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更将小米推向了一个典型的“Pinto时刻”。本文将深入分析两次事件的公关策略差异,探讨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上一次,小米公关迅速作出回应,雷军也亲自发声。然而,这一次,小米却选择了沉默,对舆论的质疑毫不回应。与此同时,雷军还参加了会议,公开呼吁团结起来对付水军。这种在风口浪尖上选择参会发言,却对关键事件避而不谈的做法,被不少人视为傲慢。
相比之下,西贝公关虽被诟病,但贾老板至少没有如此傲慢。心虚或许比傲慢更易被接受,因为前者至少表明了对问题的重视。舆论的记忆虽短,但若小米真的以此策略“熬过去”,无疑将开一个坏头。
公关策略的不同,源于两次事件的本质差异。上一次,几个女生不正确地使用了辅助驾驶,导致悲剧发生。智能驾驶的复杂性使得责任难以界定,无论是女生使用不当还是智能驾驶存在缺陷,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因此,小米可以道歉、回应,事情总体可控。
然而,这一次却截然不同。死者虽酒驾撞车,但酒驾未必致命。现场车辆受损情况并不严重,电车撞车燃烧也属技术难题。但关键在于,车门从外面无法拉开,这一设计缺陷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小米车锁采用的两个微动开关替代了机械门把手,这一设计是否存在缺陷?是否降低了安全性?是否成为了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这些问题相比自动驾驶的责任更容易论证。
许多厂家都采用了类似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的设计就没有缺陷,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如果官司责任确定,那么其他车辆是否也需要召回?截至2025年9月底,小米SU7已交付约30万台。召回、增加机械结构将涉及复杂的流程和高昂的成本。道歉、回应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承担责任,而小米显然不愿看到这一幕。
1978年8月10日,美国印第安纳州发生了一起福特平托Pinto轿车追尾事故,导致油箱爆炸,车内乘客死亡。这起事故与小米SU7的案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福特公司早知油箱存在设计缺陷,但经成本核算后拒绝改进,认为赔偿伤亡支出低于改进成本。最终,陪审团判定福特公司需支付巨额惩罚性赔偿。
如今,小米也面临着类似的“Pinto时刻”。虽然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环境与美国不同,但小米仍需谨慎应对。此次事件不仅关乎小米的品牌形象,更可能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
作者:刘远举
央视网、第一财经、光明日报、腾讯大家、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FT中文网、澎湃等特约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关注时政、财经、科技话题,以深度、专业、理性的态度,去掘现象背后的事实。
获奖经历:
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评论一等奖
第28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腾讯大家年度作家奖
新浪最有价值专栏作家奖
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奖
中国科技自媒体50人
已开快捷转载,欢迎转载
已开过白名单的公众号,转载请遵循转载规则
您的关注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