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国民党主席选举倒计时:蒋万安表态引发震荡,郑丽文胜算几何?

时间:2025-10-18 05:09:22 来源:生活魔术专家 作者:生活魔术专家

随着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倒计时一天,党内竞争愈发激烈,蓝营重量级人物纷纷表态,尽管多数仍持观望态度,但立场已逐渐明朗。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台北市长蒋万安,终于打破沉默,释放出不同寻常的信号。

2021年国民党主席选举期间,蒋万安曾带领23位“立委”公开力挺朱立伦,成为那场选举中“弃保效应”的关键导火索。当时张亚中民调紧追,蓝营中间派担忧其当选后路线偏激,最终集中选票保住了朱立伦。

2025年,类似的策略再次被运用。



10月15日,郝龙斌亲自发布与蒋万安的同框照片,公开表示获得支持。蒋万安评价郝龙斌“稳健、务实”,具备组织作战能力,适合带领党走向“稳定团结”。

这一幕似曾相识,但此次蒋万安的表态方式有所不同。

他没有像四年前那样分别与多位候选人见面,包括郑丽文,而是仅与郝龙斌合照并最早发布。这表明,蒋万安的站队更像是一种“礼数到位”的姿态,而非“力保一人”的明确支持。

更关键的是,郝龙斌的两岸政策论述在党内引发了极大争议,导致路线分裂,进一步削弱了蒋万安表态的“带动效果”。



10月14日,郝龙斌在记者会上提出自己的两岸主张:在大陆设立“两个办事处”,希望大陆“尊重中华民国存在”,并提出“台岛不独、大陆不武”的新表述。

随后,马英九本人虽未直接发表相关言论,但马英九办公室方面有间接表态。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公开表示,过去九年国民党一直被“反中”还是“亲中”的框架所困,现在党内选举不应再掉进这个陷阱,有些人不应再比赛谁更反对大陆,这恰恰是掉进了民进党设置好的陷阱。他还特别重申了马英九时期的路线,即两岸之间应该求同存异,单纯地为了反对而反对,只会堵死交流的路。

其他蓝营中有影响力的人则有不同反应。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连夜发文,警告郝龙斌和赵少康“没有证据就别指责其他人,不要破坏蓝营整合”。



南投县副议长潘一全表示,如果郝龙斌赢得蓝营改选,他就退出国民党。赵少康则没有太多发言,保持微妙沉默。

郝龙斌原本想走中间路线,结果左右不讨好。深蓝认为他“回避统一”,主流派又觉得他“模糊路线”。而这一切,刚好发生在蒋万安表达支持的节点上,让蒋的表态无形中背负了政策争议的压力。

郝龙斌的发言初衷是降低两岸对抗风险,试图用一次“务实论述”安抚不同派系,但现实是,国民党内部对“模糊空间”的容忍度已经被压缩到极限,尤其是在选战白热化的阶段。

这波风波之后,郝龙斌的路线信任度被打了折扣,也让原本可能形成的“弃保效应”变得“微妙”。



蒋万安表态当晚,郑丽文在台北市议会礼堂举办“选前之夜”活动,超过500人参与,依靠基层动员和自来水流量,并有蓝营主流派人士助阵。

她在演讲中提到:“国民党从羊群变狮群,靠的不是讲和气,而是要敢战斗。”这句话立刻引爆现场。

现场不仅有年轻党员,还有不少退役军系干部参与。

郑丽文强调,自己是“行动派”,当选后会恢复失联党员联络机制、推动党工保障、强化两岸和平论述,言辞犀利,主张明确。

她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把现任高层批得一无是处,将自己塑造成“党内边缘人”,却更贴近基层与军系。



这场活动,虽不如郝龙斌阵营资源雄厚,但在气氛与动员上,远胜一筹。

这也说明一个事实:民调领先有一定理由,郑丽文的支持基础是实打实的,尤其来自黄复兴党部和县市基层。

目前为止,据部分岛内媒体民调显示,郑丽文在选前支持度领先郝龙斌约20%至28%之间。但这类民调多针对“有投票权党员”进行抽样,真实投票行为仍存在不确定性。

郝龙斌手中掌握的是“地方行政资源”与主流派系支持,如台北市长蒋万安、新北市长侯友宜、桃园市长张善政等皆已表态支持他。此外,郝龙斌还得到了朱立伦等党内人士的支持,其在地方行政资源和主流派系支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但与此同时,郑丽文获得退役将领杨学仁、南投县副议长潘一全等地方派系人物公开站台,且在深蓝圈层中获得了一定支持,如洪秀柱等对其态度较为认可。关于其支持者投票意愿极高,尤其在军系、深蓝圈层中形成了“选票集中投”共识。

从结构上看,郝龙斌依赖“上层整合”,郑丽文靠“下层动员”——这是典型的“主流 vs 草根”对决,不像2021年是“主流 vs 黑马”,而是路线、资源、组织三者全面对撞。

郝龙斌的团队中不乏老将,如李四川、游淑慧、钟小平等,都是台北市政系统出身,具备行政经验与媒体熟悉度。但在选民眼中,这批人更多代表的是“体制延续”。



而郑丽文的战法基本抛弃了传统资源,她用网络直播、基层巡演、退役军人座谈会等方式,精准打入“失联党员”与“非主流圈层”。这类选民虽难掌握,却极具投票动能。

郑丽文的选战设计,彻底跳出了国民党传统选举“求全求稳”的框架。她不把“党内团结”挂在嘴边,反而将“战斗”作为唯一主线,从批判高层效率低下到直言派系垄断弊端,每一次发声都精准戳中基层对现状的不满。

她放弃了“争取全党认同”的泛化策略,不求选票覆盖广度,只求铁票凝聚强度。

对她而言,与其在主流派系中分散票源,不如成为少数群体的“唯一选择”——让这部分选民觉得,只有她能打破固化格局。



这种“以点破面”的打法,在国民党长期依赖上层整合、讲究派系平衡的保守结构里,堪称颠覆性冲击。新的打法直接激活了被忽视的基层力量,对党内既有的选举规则和权力生态形成了显著破坏力。

从目前态势看,真正决定结果的,仍是选票仍然处于胶着状态,但明显可能会从郑丽文和郝龙斌两者中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