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300%销量增长!小米汽车如何成为造车新势力黑马?

时间:2025-10-18 15:22:31 来源:蒋东文 作者:蒋东文

质量是车企立足市场的根基,安全则是造车的生命线,更是对消费者最核心的承诺。在成都事故引发关注后,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突破40万台,9月单月交付量同比激增300%,成为造车新势力中增速最快的品牌。

从宣布造车到SU7上市,小米仅用四年半便交出亮眼成绩单。2024年3月,首款车型SU7上市24小时大定破8万辆,全年交付超13万辆;2025年6月,第二款车型YU7更以1小时大定28万辆刷新行业纪录。截至9月底,YU7累计交付量已达4万台,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爆发力。



过去十年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增长160倍,市场竞争格局剧烈洗牌。理想、赛力斯虽已实现年度盈利,但小米、小鹏、蔚来等品牌正通过“卷技术”“卷服务”加速追赶。雷军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强调,小米将坚持“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首期投入57.9亿元研发智能驾驶,团队规模超1800人,致力于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

后发制人:小米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面对“造车晚矣”的质疑,小米用数据证明后发优势。SU7上市即成“现象级”产品:4分钟订单破万,7分钟破2万,27分钟大定破5万,创始版秒罄。门店试驾预约排满,2024年全年交付超13万辆,远超同期新势力品牌。

2025年,YU7延续爆款态势,上市3分钟大定破20万,1小时破28.9万,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台。这一成绩甚至超越赛力斯2024年全年销量(40余万辆),直逼理想汽车(年销量刚破50万),而后者已有十年行业沉淀。

技术赋能:安全与智能的双轮驱动

雷军将小米汽车视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投入千亿资金背水一战。其逻辑与特斯拉异曲同工:依托“大品牌+大IP”的双重优势,快速建立市场认知。SU7与YU7的成功,不仅源于时尚外观与卓越性能,更得益于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耕。

在成都事故后,行业对技术安全的关注达到新高度。雷军明确表示,电动化下半场的核心是智能化,车企需集中资源突破科技创新。目前,小米已越过“销量生死线”,但年度盈利仍是待解难题。2024年智能电动汽车分部营收328亿元,净亏损62亿元,凸显盈利压力。

决战2025:YU9能否延续神话?

车圈流传的谍照显示,小米第三款车型YU9或已进入测试后期。这款定位40万级大型SUV的产品,将对标理想L9、问界M9,借助竞品培育的市场快速起量,同时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从产品矩阵看,小米前两款车型覆盖20万-30万级市场,YU9的推出将填补高端SUV空白,完善“轿车+SUV”双线布局。



“金九银十”销量战报:小米跻身新势力前四

2025年9月,新能源车市场迎来爆发:零跑交付6.67万辆领跑,鸿蒙智行交付5.29万辆,小鹏交付4.16万辆,而小米以超4万辆的交付量首次闯入前四,环比增长33%,将理想、蔚来甩在身后。这一成绩不仅证明产能瓶颈突破,更彰显市场对小米品牌的认可。

然而,销量月榜的背后,安全与盈利仍是悬在造车新势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都事故后,行业重新审视技术安全的重要性。雷军坦言,只有彻底征服安全与智能化两座大山,才能屹立车企之巅。

未来展望:安全与智能的终极较量

在AI技术赋能下,高阶智驾体验拐点已至。小米等新势力正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正如雷军所言:“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才是对车主最大的诚意。”这场关于安全与智能化的终极较量,将决定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