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公开发声,就中国新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提出条件。他表示,只要中国能够暂停这一管制措施,美国便愿意将当前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豁免期延长三个月以上。这一表态,无疑将稀土出口问题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欧洲比利时的欧盟委员会委员谢夫乔维奇也发表了看法。他指出,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使得本已紧张的国际局势更加复杂,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体,有必要展现其实力以应对这一挑战。
美国与欧洲,一东一西,分别以“休战”和“展现实力”为口号,实则针对的是同一件事——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那么,美国究竟打的什么算盘?贝森特提出的交换条件是延长关税豁免期,这一原本为期九十天的豁免期即将在下个月10号到期。美国人此时主动提出延长,无疑是想用一个即将过期的东西来换取中国刚刚实施的新规定。这笔交易,从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对等,但也恰恰说明了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打到了美国的要害。
稀土,并非普通的土壤,而是17种化学元素的总称。这些元素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智能手机屏幕、芯片到战斗机雷达、发动机,再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和风力发电设备,无一不依赖稀土材料。可以说,谁掌握了稀土的分离提纯技术和稳定供应,谁就在高科技和国防工业领域拥有了关键发言权。
尽管美国本土也拥有稀土矿,但其开采、分离、提纯技术和完整产业链早已荒废。重新建立这一体系,并非三五年所能完成。因此,美国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显得尤为焦急。
贝森特的急切心情,在他的话语中表露无遗。他手中的经济牌已经不多,关税这张牌已经用了好几年,效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如今,他只能将一个即将到期的“休战”重新包装,作为新的筹码来与中国谈判。这无疑说明,美国手中的工具箱已经见底。
除了关税牌,贝森特还提到了留学生问题。他指出,目前有三十万到四十万的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而美国到中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则相对较少。虽然没有明说,但其中的暗示意味已经十分明显。在贸易和技术问题谈不拢的情况下,突然将留学生群体单独拎出来说事,无疑是在暗示这也可以成为美国手中的一张牌。
美国一边表示对缓和关系保持乐观,一边又拐弯抹角地施加压力。这种做法,显得他们心里没底,甚至有些慌乱。
再看欧洲方面,欧盟委员会委员谢夫乔维奇的表态代表了另一股力量。美国并非独自行动,而是拉着盟友一起施压。贝森特明确表示,将与欧洲的盟友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沟通,共计33个国家。他们计划搞一个“全面的集体回应”,阵仗不小。
这33个国家各有各的盘算。欧盟特别是德国和法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对稀土的需求是刚性的。他们担心供应链不稳定会冲击自己的核心产业。日本和韩国作为电子产品和半导体大国,其企业如三星、索尼等如果没有稳定的稀土供应,很多高端产品线都将停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虽然也是资源出口国,但主要提供矿产原料,缺乏中国这样的全套加工提炼能力。印度则是在地缘政治上想借机站队。
这33个国家因为各自的利益被美国串联到了一起,试图形成一个统一战线来向中国施压。欧盟委员会委员的话就是这个集体声音的前奏。他表示要“展现实力”,虽然具体如何展现没有明说,但肯定不是空话。可能会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提出申诉,或者联合起来投资开发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链以搞“去风险化”。
那么,中国为何要出台这个管制新规呢?商务部和外交部早已解释得清清楚楚。核心就两条:一是为了国家安全。过去一段时间,有些组织和个人将从中国正常买走的稀土管制物项转手送到了一些不该去的地方,用在了军事等敏感领域。这些高科技材料万一被用在对中国有威胁的武器系统上,后果不堪设想。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加强出口管制确保这些战略物资的最终用户是清晰、合法的,是中国必须要做的事。
二是为了维护国际防扩散体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是全球公害。很多先进武器的制造都离不开稀土。中国严格管理稀土出口防止它流入一些不稳定的地区或者非国家实体手里,本身就是在为世界和平做贡献。这个做法与国际通行的出口管制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美国自己对芯片、对高科技软件的出口管得比谁都严,名目叫“出口管理条例”。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管制出口,中国当然也可以。
最关键的一点必须说清楚:管制不等于完全禁止出口。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中国的新规定只是要求出口商在出口相关物项时需要申请许可。对于那些用途正当、手续齐全的正常商业申请,中国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批准。说白了就是加了一道程序审核一下买家是谁、买去干什么用。这个做法合情、合理、合法。
美国也好、欧盟也好,他们指责中国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他们只是不习惯过去可以随便买的东西现在需要经过中国的审核了而已。
整件事看下来逻辑线就很清晰了。中国出台了一个旨在维护自身安全和国际规则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个措施因为稀土的关键地位触动了美国及其盟友的神经。美国因为自身依赖度高、手上又缺乏反制的好牌所以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一边拿旧筹码来谈一边又暗示别的东西。它又拉拢了33个国家想搞集体施压欧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响应者。最终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了那17种看似不起眼的化学元素——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