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9月22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了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活动,活动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会上,杨振宁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主题,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讲话。
在讲话中,杨振宁深情回忆了与挚友邓稼先的难忘往事。
1971年,杨振宁首次踏上新中国的土地,除了探望住院的父亲,他还拜访了众多亲友,其中最为重要且亲密的,便是邓稼先。
邓稼先不仅是杨振宁中学、大学时期的挚友,更是在美国共同求学的知心伙伴。作为我国核武器研究、设计的领军人物,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访问期间,杨振宁注意到美国报纸上的一则报道,称毛主席曾派飞机到陕北接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来华,协助中国制造原子弹。在为期四周的访问中,他一直想求证这一报道的真实性,但因问题敏感,始终难以启齿。
临别之际,杨振宁终于鼓起勇气,向好友邓稼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中国的原子弹是否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研发,未借助外国人的力量。
同年,邓稼先给杨振宁写了一封长信,明确表示中国的原子弹研发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
信末,邓稼先深情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当时,杨振宁并未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五十年后,杨振宁在回应中深情地说:“如今五十年已过,我可以自信地告诉稼先,我这五十年的历程,完全符合你‘共同途’的期望,我相信你也会感到满意。”
杨振宁于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深造并任教。
1957年,他与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更是20世纪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自2003年起,杨振宁选择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执教。他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来源:央视网综合)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陈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