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军及其领导的小米公司持续占据热搜榜,引发广泛讨论。然而,就在这一话题热度不减之际,董明珠的举动再次为这一事件添了一把火。
据悉,在某女企业家交流群中,当众人纷纷对董明珠表示恭维时,她突然分享了一个链接,内容竟是关于小米汽车再次陷入负面风波的视频。
董明珠的这一举动,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新的热议,关于小米汽车的负面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众所周知,雷军与董明珠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些微妙的“过节”。董明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暗指小米“偷专利”、“偷技术”,甚至将小米与美的的合作形容为“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团”。
随着小米通过生态链企业不断拓展空调等家电领域,与董明珠的业务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董明珠更是多次公开发声,质疑小米的技术实力。
此次小米汽车事件后,董明珠在企业家群中的这一举动,无疑再次公开得罪了雷军。
其实,董明珠与雷军之间的‘过节’,根源在于两人商业思维的根本差异。
董明珠秉持的是重资产、掌握核心科技的传统制造业模式,她强调自建工厂、自主专利和技术积累的重要性。而雷军则更倾向于互联网思维与粉丝经济,注重生态链整合、线上营销和性价比优势。
董明珠多次批评小米“没有含金量”、“轻资产、无制造”,正是这种商业思维差异的直接体现。
除了商业思维的不同,董明珠与雷军之间的性格不合也是导致两人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董明珠以强势、犀利、直言不讳著称,在公众面前展现出“霸道总裁”的形象。而雷军则通常以“谦逊学霸”的姿态出现,喜欢强调“向友商学习”,展示自己“成功却低调”的一面。这种性格上的反差,使得两人在相处或业务往来时容易产生冲突。
在战略布局上,雷军与董明珠也存在显著的逻辑差异。
董明珠的企业正从单一的空调巨头向多元化工业集团转型,而雷军的小米则通过“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深入智能家居领域,其中空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意味着两人在业务上的正面交锋是战略布局导致的,冲突难以避免。
早期,我曾非常欣赏雷军那种低调、内敛、谦逊的人设。
然而,当他最近被很多人誉为“营销之神”后,我开始对他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当我看到他的一些宣传策略时,更是感到惊讶。
例如,小米曾宣传其产品为“逆光之王”,但细看之下才发现,这只是在海报下方标注的一行小字——“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
这种宣传手法,确实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小米超强钢的宣传,也是在大海报的小字下方标注——这个超强钢,其实是一种“项目名称”。
不得不再次感慨,想出这种宣传策略的人,确实很有创意。还有当苏炳添参观小米实验室时,雷军表示,这里的每一款手机在上市前都要经过30万个小时的测试。
然而,30万小时换算成年就是34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雷军所说的30万小时,很可能是所有手机的测试时间总和。如果是这样,那么1800台手机总共测试30万小时,平均每台手机测试时间仅为7天(实为6.94天),这不过是行业平均水平罢了。
因此,雷军的这种宣传手法也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吐槽。
此外,雷军还有一个容易产生误会的宣传。如果按照这种宣传逻辑,那么我说雷军比姚明还要高,也是没问题的。
因为只要你肯动脑筋,雷军完全可以比姚明高出几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