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仍不肯恢复中欧班列,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高调宣称“永远是中方盟友”。北极航线的突然提速,能否成为破解中欧班列困局的关键?
据观察者网报道,自9月12日起,波兰以俄白联合军演及无人机越界为由,关闭了所有波白边境口岸。这一举动直接导致承载90%中欧班列货运量的通道陷入停摆状态。尽管王毅外长专门赴波进行会谈,且波兰方面当面承诺会保障中欧班列通行,但在军演结束后,波兰仍未采取实际行动恢复通道。
就在中欧班列局势陷入僵局之时,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站了出来,发表了一番一针见血的言论。9月22日,在与中方的会谈中,卢卡申科毫不绕弯子,直接指出波兰的行为对中国不友好,是出于政治操弄。他表示,波兰实际上是在为其他国家行动,而这个“其他国家”的身份并不难猜。在白俄与俄罗斯联合军演都已结束的情况下,波兰仍然不肯恢复边界通行,其意图显而易见。
中欧班列作为中国与欧洲合作的重要项目,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然而,欧洲部分国家却试图利用班列来逼迫中国在俄乌问题上表态。卢卡申科对此看得更为透彻,他认为波兰的这种做法毫无意义,因为中国有能力轻易化解这一困局。他还郑重承诺:“白俄永远是中方盟友,将倾尽所能保障中欧贸易畅通。”
白俄罗斯之所以如此倾力相助中国,根源在于两国之间早已深度绑定的利益根基。中欧班列带来的物流收入占据了白俄罗斯铁路部门营收的35%,而中白工业园如今已有15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不乏众多中企,协议投资额高达十五亿美元。
对于卢卡申科而言,力挺中国不仅是保住自家经济生命线的需要,更是在欧亚格局中找准自身位置的关键。依靠中国的市场和基建能力,白俄罗斯正从尴尬的“地缘缓冲区”转变为实打实的“欧亚物流枢纽”。这种战略升级,显然比看西方脸色行事要靠谱得多。此前,两国已合作改造了莫济里到布列斯特的铁路干线。此次危机一来,双方更是加速推进“中欧班列备用通道”的常态化运营,将临时支援转变为长期布局。
就在白俄罗斯在陆地上为中国提供支撑的同时,北极航线也传来了好消息,成为了中国破局的另一张关键牌。波兰宣布无限期关闭边境的第二天,宁波舟山港的“伊斯坦布尔桥”轮便装满1200个标准箱起航了,里面装载着储能柜、动力电池等“新三样”产品,直奔英国弗利克斯托港。
这条航线选择走北极东北航道,单程仅需18天,比传统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整整缩短了22天,运费还降低了20%以上。更为关键的是,它完全绕开了东欧那些地缘冲突的影响,不会像火车一样被强制阻拦。
更值得深入琢磨的是这条航线的长期价值。中国和俄罗斯早已联手搭建好了北极航道的破冰船调度体系。在此次危机中,中国还趁热打铁,与芬兰、挪威的港口敲定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在北极圈建立集装箱中转枢纽,直接铺就“中国-北极-西欧”的直达通道。
因此,这并非仅仅是中欧班列卡壳的应急之举,而是中国借此契机,构建“海陆双循环”的物流网络。等北极航线和中吉乌铁路等陆上通道真正形成互补之势,中欧贸易就能彻底摆脱对单一线路的依赖。届时,再遇到波兰这种“卡脖子”的情况,中国根本无需慌张。
反观波兰这边,日子却并不好过。中欧班列关闭后,波兰的物流企业每周损失超过2亿欧元,同时也没了过境费这一重要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德国、荷兰等国正忙着把货运分流到汉堡、鹿特丹等港口,以分散马拉舍维奇枢纽的货物。波兰“欧盟东部门户”的招牌眼看就要保不住了。
说到底,这场危机反倒成了中白关系深化的催化剂,更推着欧亚物流格局往更合理的方向迈进。白俄罗斯的站边让中国在欧洲中心有了一个可靠的支点,而北极航线的开通则打开了全新的贸易通道。真正受伤的反倒是那些动歪心思、试图阻挠中欧贸易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