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央智囊新策略:国民党选主席,大陆精准选对话人

时间:2025-09-24 06:37:06 来源:冰点历史 作者:冰点历史

2025年下半年,台湾地区国民党主席选举成为舆论焦点,网上民调显示,以“敢说敢干”著称的郑丽文一路领先,引发大陆网友广泛关注。然而,在同期重庆举办的“台湾周”活动中,苑举正、周锡玮两位台湾人士的亮相,却传递出一个更为关键的信号——大陆并未将目光局限于国民党主席人选,而是通过“官方邀请函”精准锁定了真正想对话的对象。

为何大陆不再紧盯国民党选举?回顾国民党近年表现,答案不言而喻。网红馆长曾直言批评,马英九当年在大陆力推两岸交流,回台后却态度骤变;如今更甚,国民党连“中国国民党”这一名称都避而不谈,立场摇摆不定,犹如墙头草。



在一次直播中,网红馆长直接向郑丽文发问:若当选国民党主席,将如何处理统一问题?郑丽文回应称,和平是底线,反对战争,主张两岸携手共创财富,并强调两岸分开已久,需要磨合,用“百年基业”形容统一进程,认为统一需水到渠成。

然而,这一表态看似合理,实则暴露问题。她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以“百年基业”为借口拖延统一,与国民党“不统不独”的老套路如出一辙。相比之下,洪秀柱明确表示“两岸同属一中,必然统一”,而郑丽文则模糊焦点,将统一变为遥遥无期的“未来式”。

更关键的是,她早年曾有“台独”言论,如今转投国民党后改口称“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立场随利益而变。“共创财富”、“和平底线”等表述虽动听,却未明确统一路径。这种骑墙做派,与马英九“两岸交流换说法”无异,靠她推动统一,显然不靠谱。



以往大陆对台策略并非如此。那时,大陆常将资源集中投向国民党中央,期望通过党派推动两岸交流。然而,结果却是钱花出去了,控制权却未掌握,部分国民党人得利后反而言行不一,堪称“养白眼狼”。如今,大陆策略已变:不再看重你在国民党内的职位高低,只关注你的立场是否坚定。

洪秀柱便是首个被认可的人选。1948年出生的她,早年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后一步步成为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并担任过国民党主席。2016年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她公开表示“两岸同属一中,必然统一”,强调“反对‘台独’是底线,没有任何模糊空间”。即便后来被党内替换候选人资格,她也未改立场。2025年大陆阅兵,她作为台湾代表受邀出席,站在观礼台上的身影,便是大陆对她的“认可证书”——这样坚持一个中国的人,我们认。



此次受邀参加重庆“台湾周”的苑举正,同样是个敢说真话的人。1960年出生的他,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在台湾媒体上谈及两岸问题时,别人或绕弯子或装糊涂,他却直言:“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事实,不是政治口号。”“‘台独’只会让台湾陷入灾难,统一才是台湾的未来。”他在电视上公开反驳“台独”言论,大陆看在眼里,此次邀请他来重庆,便是为这种敢发声的人提供舞台。

还有周锡玮,1958年生,出身台湾政治世家,早年担任过台北县县长,在国民党内也算有头有脸。但他与那些摇摆派不同,一直强调“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要多来往、少对立,统一对两岸都好”,并批评国民党:“要找回‘中国国民党’的初心,别再跟着‘台独’的调子走。”他有影响力且明事理,自然成为大陆愿意对话的对象。



这招“精准滴灌”远比以往的“大水漫灌”聪明。不再与国民党中央的派系纠缠,也不怕资源被浪费,直接找到立场鲜明的人,给予他们支持与平台。这些人在台湾社会拥有自己的圈子,他们的话语与行动能影响更多台湾民众,比与国民党高层空喊口号有效得多。

就连对马英九的态度,也反映出大陆的务实转变。以前马英九来大陆,接待规格极高,生怕招待不周;如今则不然,若没有实际行动,便无需搞那些虚的。这种转变并非故意冷落,而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核心已变:不看身份、不看党派,只看你是否真的认同一个中国,是否真的想推动两岸统一。

其实,大陆从未干涉过国民党选谁当主席,毕竟那是国民党自家的事。但大陆清楚,要推动两岸交流,得找“对的人”。洪秀柱、苑举正、周锡玮等人,或许在国民党内职位不同、影响力有别,但他们有个共同点——认同一中、支持统一。大陆给他们机会,就是想让更多台湾人看到,两岸交流不是靠党派博弈,而是靠实实在在认同“两岸一家亲”的人。

往后对台工作,大概率会继续走这条路。不搞虚的,不浪费资源,认准立场正的人,一步一步来。这样既避免了以往的坑,又能让两岸交流落到实处,比盯着国民党主席选举靠谱多了。

猜你喜欢